二十世纪前半期土地占有条件下华北乡村领袖与乡村共同体治理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henjzh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北地区是黄河文化的典型区域,其低产、多灾的旱作农业特点和多姓聚居、数家大族并存,土地占有阶层严重分化等人文社会特征,导致了乡村政权可以在几大族姓中流转,而非集中于一人之手,同时以土地占有为核心的乡村经济关系的划分,使得土地占有数量多的地主豪绅成为了乡村中的领袖人物。二十世纪前半期华北地区的乡村社会有两种乡村领袖:一是村长、保长等担任公职的正式乡村领袖,一是虽未担任村内公职人员,但仍可以主导乡村事务的非正式乡村领袖,如乡绅等。这两种乡村领袖都充当了乡土社会的控制力量,是乡村共同体的核心,对乡村共同体的秩序和规范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乡村领袖的选举虽名义上是民主选举,但实质上有名无实,大多掌握在拥有大量土地的人手中。从客观条件上讲,缺乏土地的农民经济地位低下造就了他们对政治冷漠的性格;从主观条件上讲,地主豪绅拥有土地、宗族支持、学识、声望、能力、空暇时间等资本,尤其是有土地资本这一最关键、最重要的资本。这两个条件就使得他们拥有了以经济地位谋求政治统治地位的优势。并且,其他象征资本也都以土地资本的占有为前提,才使乡村领袖有充足的资源去关注和解决村庄内外的事务,从而能更好的把握乡村共同体的治理。另外,乡村领袖在村庄中具有核心权威地位,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去建构整个乡村社会。对内,乡村领袖进行苛税抵制、慈善、交通、教育、调解纠纷、仪式事务的领导;对外,乡村领袖以本村利益为核心来进行村外关系的经营,这些都说明了他们是一村之长,从各方面来把握和维护村民个体和村庄的整体利益,从而使农民接受领导,团结凝聚在一起,实行以乡村领袖为领导核心的乡村共同体治理。总之,笔者以二十世纪前半期华北地区典型村落为考察对象,从农业生产条件及乡村人文社会特点、乡村领袖的充任资本、选任条件和乡村共同体治理的表现四个方面来分析土地占有、乡村领袖与乡村共同体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乡村领袖是乡村共同体的核心,而乡村领袖的产生又以土地资本的占有为前提的结论,同样也证实了华北地区乡村共同体的存在。
其他文献
“五五宪草”作为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第一部宪法草案,其制定的起因与过程均被深深地打上了国民党派系斗争的烙印。因“宁粤对峙”而政治地位迅速上升的孙科,不满蒋介石和汪精卫
[目的]开展降雨条件下湖北省秭归县向斜核部斜坡稳定性评价研究,为政府部门减灾防灾工程提供科学支持,为滑坡灾害的预测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耦合了地下水动力学的TR
通过重组DNA技术将不同的基因或基因片段融合在一起,经表达后可以得到由不同的功能蛋白拼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新型多结构域的人工蛋白,这是一种极具潜在应用价值与理论意义的方法。目
《浙江潮》是抗日战争时期浙江省政府的机关刊物,是黄绍竑第二次主政浙江时委托严北溟创办的。它创办于1938年2月24日,休刊于1941年4月20日,当时在浙江文化界引起巨大的反响,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知识链组织之间的合作契约不仅具有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防范机会主义行为的激励功能,还具有促进组织之间知识流动的认知功能和弱化成员利益冲突的协调功能。由于这三种功能对于
本综述从葡激酶的溶栓作用机制,包括与纤溶酶(原)等因子的结合与作用,葡激酶的高级结构,抗原性问题等方面概括了近年来有关葡激酶作为亲一代溶栓剂的研究成果,并指出进一步利用蛋白
晋中地区是华北地区边缘的一个区域,它曾经是山西省内外部交通和经济往来的枢纽和核心地区,同时也是当时整个中国金融界的中心之一。但近代以来晋中地区普遍经历了较大的衰落
Among Universal Soil Erosion Equation (USLE) factors (R, K, L, S and P), Soil Erodibility Factor (K)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key factors which determin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is a leguminous plant with high nutritional and medicinal value.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conc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