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聚物弹性体增韧聚乳酸共混体系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乳酸(PLA)是一种100%来源于可再生资源的代表性的商业化生物基塑料,在广阔的应用领域有望成为石油基塑料最有前途的替代品。但是,聚乳酸自身脆性严重,具有非常低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很多领域的广泛应用。与弹性体进行物理熔融共混是目前最经济高效的聚乳酸改性方法。然而,相间相容性差导致界面粘结强度低是阻碍有效共混改性的关键问题。针对该问题,引入离子、氢键等分子间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界面相容性,从而获得高韧性的PLA基共混材料,有效拓宽聚乳酸的应用领域。基于此,本论文采用咪唑单体与溴丁基橡胶的季胺化反应,高效合成了两类咪唑阳离子型溴化丁基橡胶离聚物弹性体(i-BIIR-n,n=2,4,8,12和i-BIIR-PLA),并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增韧改性聚乳酸,完成了一系列高韧性的聚乳酸/离聚物弹性体共混体系,并详细地研究了聚乳酸/离聚物共混体系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首先,分别通过烷基溴和咪唑反应以及1-羟乙基咪唑引发丙交酯开环聚合获得一系列烷基链咪唑单体和一种新型的含有聚乳酸链段的咪唑单体。然后,通过季胺化反应合成转化率≥0.90的两类咪唑阳离子型溴丁基橡胶离聚物。所得离聚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较高的粘度以及分子间离子缔合作用。最后,以所得咪唑阳离子型溴丁基橡胶离聚物(i-BIIR)为PLA的有效改性增韧剂,通过熔融共混法成功制备不同比例的PLA/离聚物弹性体共混体系。DMA测试以及SEM微观形貌分析表明i-BIIR与PLA具有优良的相容性,对PLA/i-BIIR-n体系来说,长链更有利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形成,长烷基侧链达到十二烷基时增容效果最佳。相对于PLA/i-BIIR-n体系,PLA/i-BIIR-PLA体系中PLA链段的引入进一步促进其与PLA基体之间产生分子间相互作用,共混体系表现为分散相粒径变小和更优异的界面粘结能力。拉伸测试和Izod缺口冲击测试结果表明PLA/i-BIIR-12共混体系的断裂伸长率高达235%,比纯PLA高10倍,柔韧性显著提高;PLA/i-BIIR-PLA共混体系的断裂伸长率高达250%,冲击强度为5.9 kJ/m~2,表明离聚物弹性体可有效改善聚乳酸材料的韧性。通过对共混物的相容性、分子间相互作用和相结构的系统分析,建立了聚乳酸/咪唑型离聚物弹性体共混体系的内在增韧机理:离聚物弹性体和PLA基体间形成的合适的界面粘结作用引发PLA基体的大剪切屈服,对于形成高韧性聚乳酸/咪唑型离聚物弹性体共混体系至关重要。
其他文献
市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突出的特点就是社会分层标准的多元化以及社会地位获得模式的转变。本文的研究探讨了南京市社会流动及社会地位获得的自致性与先
通过对“ 互联网+” 职业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发展现状进行梳理, 阐述“ 互联网+ ” 对职业教育人才培 养目标、 教育发展模式、 专业结构设置和师生关系等四方面的影响, 面对
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又名旱金莲、荷叶花,是毛茛科金莲花属植物,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株高30~100cm,叶圆形像碗莲,边缘有波形钝角,叶互生,具有长柄;花单生于叶腋部,露地栽培,
创伤性脑积水即颅脑创伤后由于脑脊液循环动力的异常而引起脑室、蛛网膜下腔内脑脊液的积聚,使其部分或全部异常扩大~([1])。创伤性脑积水分为2种:(1)创伤性脑内积水,指仅引起脑室
如果在研究年度收入不平等的同时考虑收入流动,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就没有那么严重。收入流动是造成年度不平等和持久收入不平等之间差别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目前国内外对收入流
针对城轨车辆发生“车门已关好、关门指示灯不亮”的故障现象,提出了在车辆HMI显示屏增加单个车门安全环路故障信息功能,确保驾驶员能够做出正确的处理,保障车辆安全运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新型的技术不断涌现,并广泛应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BIM技术对提高建筑设计和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建筑领域广泛应用。文章主要概述了BIM技术的概
目的探讨抗凝药物结合不同血小板制剂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该科收治的196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4组,A
针对当前校内生产性实训课程的授课未能及时实现产教融合、不能有效贴近企业实际、造成学生参与度低和专业信心缺乏等问题,基于"工匠精神"导向,以《纺织生产工艺实训》课程为
<正> 中国机械工业技术总公司(简称CMTC)组织设计制造的管子坡口机是一种精密气动机械。该产品利用4~6公斤/厘米~2的压缩空气驱动气动马达高速旋转,通过两级行星齿轮减速传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