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省气候温暖湿润,自然条件良好,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鲜活农产品品种多、品质好、数量大,但目前合肥市的鲜活农产品本省自给率还不足20%,约有80%的鲜活农产品仍需要从省外调进,而且物流发展中还存在生产基地布局被打破、生产流通体系滞后、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等一系列问题,物流损失大、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和城郊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因此,对安徽合肥地区及周边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建立完善高效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对提高食品安全、降低鲜活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充分发挥鲜活农产品的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将农产品流通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对鲜活农产品的范畴、特性,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的要素特点,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对鲜活农产品市场的影响以及鲜活农产品流通的制约因素等方面予以论述。然后对部分发达国家与国内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流通主体、流通模式、流通管理以及基础设施等几个环节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了发达国家拥有成熟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批发市场在鲜活农产品物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结论。随后,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安徽合肥地区及周边在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中具备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在研究了合肥地区及周边的部分乡镇和周谷堆批发市场等实例,并对各自采取适合当地特点的鲜活农产品开发和流通政策进行了系统归纳,从中提炼本地区已经在实践中得到证实有益的做法和思路的基础上,对合肥地区及周边的鲜活农产品流通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从区域发展的宏观角度提出了构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思路和建议,从流通各个环节的微观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可行性方法和措施。进一步明确了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农民增收;提供完善服务,引导鲜活农产品健康有序发展;高质高效配送,促进鲜活农产品流通等合肥地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构建的目标。最后根据完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需要,提出了配套措施和建议,主要包括:坚持市场运作,提高农业专业合作水平;加强鲜活农产品货源地建设;引导和培育规模化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加快鲜活农产品流通信息化建设;制定切实措施,确保“绿色通道”畅通;加快建立具有地区辐射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重视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