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对于高等院校的人才选拔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经济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其中,数学学科在高考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数学在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高考数学试题的现状与发展是值得大家探讨的课题。2004年,我国普通高中开始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了促进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海南、广东、山东、宁夏四个省份率先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2007年,海南实行第一次新课程高考,“新课程高考”已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是否与新课程改革契合,为今后的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提供哪些信息,成为海南教育专家备受关注的焦点。基于上述探讨,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对海南高考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包括海南省高考改革历程、海南新课程高考方案的特点和海南新课程高考数学命题的变化轨迹。第二,通过不同角度剖析2007—2013年以来的海南新课程数学高考试题,对试题进行比较研究,分析试题特点。此外,本文将韦伯一致性分析模式本土化,对2010—2013年海南新课程高考数学试题和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从六大模块:函数与导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统计与概率、三角与数列、向量与不等式以及四个维度:知识种类、知识深度、知识广度、知识分布平衡性进行研究并简要分析。第三,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海南新课程高考数学试题是否有利于海南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是否发挥了正确的高考导向作用,是否有效合理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是否有效地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并对海南新课程高考数学的命题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方向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