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性右旋糖酐酶和氟化钠协同消解变形链球菌单菌种生物膜的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ingka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右旋糖酐酶及氟化钠对变形链球菌单菌种生物膜初期形成和已形成的成熟生物膜结构的影响,检测二者作用下细菌的粘附情况以及胞外多糖含量的改变,探讨二者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分析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变形链球菌在厌氧培养条件下于玻璃片表面上形成单菌种生物膜,用荧光染料BOBOTM-3和CalcofluorTM进行染色,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处理因素作用下,变形链球菌初期形成生物膜的结构的改变;以及各处理因素对成熟变链生物膜作用后其结构的变化。2.利用3H-TdR标记细菌,检测各处理因素对变链生物膜初期形成时细菌粘附的影响;蒽酮法检测各处理因素作用于成熟变链生物膜后其胞外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1.右旋糖酐酶能够抑制变形链球菌单菌种生物膜的初期形成,使细菌的黏附减少,生物膜的结构发生改变,破坏菌落之间的交联;低浓度的氟化钠对变链生物膜初期形成的作用不大;二者联合应用的效果优于单独作用,生物膜典型的树枝状结构消失;而氟化钠或是氟离子对右旋糖酐酶本身的活性没有影响。2.对成熟变形链球菌生物膜:右旋糖酐酶能够部分降解已合成的胞外多糖,使生物膜多糖“骨架”之间的连接变少,网络状结构被破坏;而低浓度的氟化钠对已形成的变链生物膜几乎没有作用;二者联用较单独作用生物膜结构改变更为明显,生物膜被崩解,菌落之间的交联破坏、减少,甚至消失,菌落散在,且胞外多糖含量的减少更显著。结论:右旋糖酐酶能抑制变形链球菌单菌种生物膜的初期形成,且能降解成熟的生物膜的胞外多糖,破坏其结构;低浓度的氟化钠对生物膜的初期形成以及成熟生物膜的作用不大;右旋糖酐酶与氟化钠联合应用效果优于二者单独作用,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化疗耐药的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检测其耐药特性并初步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耐药细胞是否具有增殖抑制及耐药逆转作用。  方法:以人涎腺腺样囊性癌NACC为
目的:通过大鼠去势、牙周结扎建立骨质疏松牙周炎动物模型,观察左归丸对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牙周炎及骨代谢的影响,探讨左归丸对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抑制牙槽骨吸收和促进新骨生成
目的:正畸治疗和牵张成骨的生物学基础是颅颌面部骨组织对应力刺激的适应性改建作用,在骨改建的过程中,成骨细胞起着重要的作用,成骨细胞是骨组织中的主要细胞,也是体内的应
摘要:幼儿美术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实美术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把美术教育没有列为重点教育内容,在实践教学中并没有重视到美术教育对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幼儿美术教育出发,阐述了美术对幼儿成长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如何做好幼儿美术课堂教学的几种途径,让美术真正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陪伴幼儿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幼儿美术;课堂教学;作用;途径  中国分类号:G
目的:采用多种心理应激方法对大鼠进行刺激,通过观察空白对照组和心理应激组大鼠髁突的组织学变化及髁突内MMP-13和TIMP-1的变化,对空白对照组和心理应激组进行对照研究,将数
牙周病是在致病菌和宿主免疫反应失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感染性疾病,多种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了牙周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其主要症状为牙龈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以及牙齿的松动和移位。补肾固齿丸是在中医牙周病病因“肾虚齿豁”学说指导下,依照补肾固齿的原则而制定的治疗方剂,经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证实该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改善全身及牙周组织状况、增加牙槽骨致密度、减轻牙周组织炎症和破坏程度。但补肾固齿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