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股权结构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及效率的研究,国外学者的研究视角主要有两个:一是基于企业绩效,二是基于企业决策行为。近年,我国学者以中国上市公司样本,也对这一问题展开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但研究成果主要是基于企业绩效视角的,基于企业决策视角的研究成果还很鲜见。另一方面,企业多元化也是一个在理论界颇具争议的话题。至今为止,国际上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集中在多元化到底是损害了还是创造了企业价值这个问题上,即检验是否存在所谓的多元化折价(DiversificationDiscount);第二个阶段是在理论界基本承认确实存在多元化折价的基础上探讨多元化动因。目前,国内对多元化的研究大都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上,而从多元化决策行为的深层次影响因素——股权结构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基于企业决策视角,把股权结构与多元化决策行为结合起来,以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检验多元化的代理理论观点,探讨股权结构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及效率,以丰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研究的学术文献,同时也能为国家相关部门的决策与监管提供有价值的经验证据支持。全文共分五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阐述了研究背景并提出研究选题。第二章: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第一部分梳理了股权集中度、内部人持股、不同股权持有者身份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第二部分全面扫瞄了多元化动机的经济解释,为检验这些理论对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下多元化现象的解释效力做出铺垫。第三部分回顾了企业多元化折价及代理理论对多元化折价解释的相关文献。第三章: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的现状和制度背景。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现状及特殊背景的基础上,分析这些背景如何影响动因理论对我国投资多元化的解释效力,最后得出结论:代理理论动因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投资现象有着普遍的解释效力。第四章:股权结构与多元化关系的实证研究。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多元化的代理理论观点进行检验,即系统地调查中国上市公司复杂的股权结构与企业多元化水平的关系。第五章:研究结论和研究局限性。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股权集中度,包括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多元化水平显著负相关;国有股比例与企业多元化水平负相关,但并不显著;法人股比例与企业多元化水平基本无关;流通A股比例与企业多元化水平显著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