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和BIM融合技术在大跨度钢结构中的应用--以“郑州大剧院”为例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9910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各个行业在计算机水平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筑行业作为国家的支柱行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传统的建筑管理方式相对粗放,新型的建筑管理模式需要更强的技术能力、更科学的管理方式、更集约的生产手段。对于提高复杂钢结构信息化管理水平,关键是高效地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大跨度钢结构的深化设计和施工管理提供准确高效的信息化支持。  BIM技术作为建筑行业全新的理念和技术,以三维可视化的形式为建筑工程处理复杂问题提供了信息化的支持。RFID属于无线射频技术,在钢构件的全生命周期中提供实时的数据采集与更新,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更好的信息支持。本文通过国内软件平台-鲁班BIM集成平台-将二者结合使用,通过BIM技术对钢结构进行深化设计,方便预制钢构件的加工生产和现场施工。与此同时,利用RFID技术实时跟踪建筑构件并通过无线网络传至BIM平台,为管理者提供实时准确的构件物流信息。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分析了BIM与RFID技术集成平台在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应用,梳理了大跨度钢结构在深化设计和施工管理两个阶段的应用点。提出BIM技术和RFID技术融合的技术路线。  (2)利用Tekla等BIM软件在钢结构深化设计过程中的技术流程,针对钢结构在深化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并以竣工的项目数据印证出BIM技术在钢结构深化设计方面具有很好的的经济效益。  (3)探究了RFID技术在钢结构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流程,提出了通过鲁班BIM平台实现BIM与RFID技术的融合,解决了构件在生产、运输、入场、储存、施工五个阶段中的数据传递和与BIM平台信息对接的问题。  (4)通过实际工程案例,以“郑州大剧院”为项目背景详细论证了BIM技术和RFID技术在钢结构深化设计和钢结构施工管理两个方面的现实可行性。  (5)本文研究内容适用于大跨度钢结构的深化设计和现场施工管理两个阶段,以BIM和RFID技术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信息支持,提高管理过程的信息化水平。
其他文献
SNM理论是基于演化经济学和技术系统论基础上建立的有关技术生态位和技术演化的分析方法,通过从微观到宏观进路的经验描述,初步建立了技术演化模型。本研究通过分析典型的数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相关法律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制造型企业注重废旧产品的回收并进行再制造。再制造不仅能够减少原材料的使用、减少污染而且能够保护环境并能增加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仓储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仓储系统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提高仓库利用率和产品的出入库效率,提高仓库利用率和产品出入库效率成为众多企业和研究者关
目前,伴随着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仓库技术等的成熟和广泛应用,结构化文档管理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非结构化文档激增,但对其应用效率低下,而新
激励机制的构建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建立和完善有效、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于高等学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并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激发教师
Seru生产是一种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市场需求,兼具效率与柔性的生产方式。自产生以来,Seru生产在日本制造业得到了迅速普及,并逐渐得到国际知名制造企业的认可。相较于企业实践
保障性住房(简称保障房)的大量建成解决了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基本实现了政府“住有所居”的发展构想。但由于政策文件与管理经验的缺乏,保障房住区的物业管理面临了很
作为21世纪的新科学—复杂系统,是相对于牛顿时代以来构成科学事业焦点的简单系统而言的,它可以基于中等数目的局部信息作出智能性的系统。由于复杂系统的复杂性、非线性等特
单病种付费其作为一种新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将成为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加强医院管理的有效途径。随着单病种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在各地的逐步应用和推广,我国终将形成以按病种支付为主,多种支付方式结合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然而,由于单病种费用影响因素多、变异大,阻碍了单病种的实施与推广。同时“医药分开”政策的试点,使得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发生了变化。此外,医疗机构准入机制的放宽,民营医院、合资医院和外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