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头碱是附子、川乌等乌头类中药的主要毒效成分之一,其具有兼毒兼效,且药效与毒性剂量接近的特点,也是限制其临床应用的主要原因。因乌头类中药临床应用广泛,故乌头碱中毒相关报道屡见不鲜,且致死率极高,多以心脏毒性、神经毒性症状为主,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如室颤,心率过缓等。白芍是中药方剂中与乌头类中药(川乌、附子)配伍的最常用中药之一,白芍的主要活性药效成分为芍药苷,一种单萜类糖苷化合物。现代研究发现芍药苷具有修复自由基损伤,缓解细胞内Ca2+超载等药理作用,此外,芍药苷可改善缺血再灌注造成的冠脉流量和心肌收缩能力下降,进而缓解心肌损伤。本课题从整体动物和心肌H9c2细胞两个层面,研究芍药苷减轻乌头碱的毒性作用,同时进一步探讨芍药苷减轻乌头碱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乌头类中药在临床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实验方法:1)测定乌头碱的LD50,研究芍药苷对乌头碱急性毒性的影响;2)MTT比色法确定乌头碱对H9c2细胞的毒性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进一步筛选芍药苷减轻乌头碱毒性作用的最佳配伍比例;3)通过电镜观察H9c2细胞形态,测定细胞外的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量、细胞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歧化酶SOD含量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考察药物对心脏离子通道蛋白SCN5A、RyR2及心脏缝隙连接通道蛋白Cx43 mRNA活性的影响,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凋亡因子的蛋白表达,揭示芍药苷减轻乌头碱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1)乌头碱LD50为3.691 mg/kg,芍药苷(36.92 mg/kg)可显著降低乌头碱(3.690mg/kg)的毒性作用。2)乌头碱1600,3200μg/mL对H9c2细胞有明显毒性作用,乌头碱在0.5h,1 h对H9c2细胞有明显毒性作用。通过考量细胞抑制率以及拮抗作用效果,最终确定乌(3200μg/mL)芍配比1:4作用0.5 h和乌(1600μg/mL)芍配比1:4作用1 h时,芍药苷减轻乌头碱对H9c2细胞的毒性最佳。3)电镜观察发现,芍药苷可减轻乌头碱致H9c2细胞形态异常,细胞膜破损,细胞器损坏;芍药苷可通过下调乌头碱致细胞外LDH释放量及细胞内MDA含量的增加,改善细胞膜的破损和修复细胞内的氧化损伤;芍药苷对乌头碱导致的心脏离子通道蛋白SCN5A下调、RyR2上调及心脏缝隙连接通道蛋白Cx43活性表达异常均有抑制作用,推测芍药苷改善乌头碱毒性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作用于钠通道,钙通道,细胞缝隙连接通道相关;芍药苷对乌头碱导致的细胞内凋亡因子Caspase-3,-8等蛋白表达有改善作用。结论:芍药苷具有减轻乌头碱急性毒性和心脏毒性的作用,其减轻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心肌细胞形态损伤、氧化损伤,调节离子通道,细胞内凋亡因子和蛋白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