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罗德·品特(1930--2008)是20世纪后半叶杰出的戏剧家,被誉为继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他于200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创作生涯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的威胁喜剧,中期的记忆戏剧和后期的政治戏剧。纵观国内外的研究,其焦点较多地集中在品特的前后期戏剧,专门针对中期记忆戏剧的研究相对欠缺。因此,本文将选取品特的《风景》、《往日》和《虚无乡》为研究对象,以期能对其记忆戏剧的研究做一点贡献。在深入分析这三部剧作之后,笔者发现剧中的各色人物为实现自己的个人欲望进行着无休止的争夺,他们以记忆为矛来抢夺他者的心灵“房间”,威胁随之而至。为揭示主体欲望的真相,在此选取拉康的欲望理论为理论框架。拉康素有“法国的弗洛伊德”之称,也是自笛卡尔以来法国最为重要的哲人,他的欲望理论在其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欲望理论与品特的记忆戏剧的结合可更深入地探讨主体欲望的来龙去脉,进而得出结论:主体的欲望即缺乏,扭曲变形的记忆(换喻)被用来维系以及抢占着心灵“房间”,威胁如影随形。由于欲望的对象总是由此朝向彼,永远伸向对他物的欲望,即欲望是他者的欲望,最终悲剧也无可避免。本文拟从五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绪论。简要介绍哈罗德·品特和他的作品、研究意义和方法以及论文框架。第二部分,文献综述。简述品特和记忆戏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三部分,理论框架。阐释拉康的欲望理论。第四部分,从拉康欲望理论视角分析《风景》、《往日》和《虚无乡》中主体的欲望,共分为五部分:前三部分分别解析三部剧作中主体的欲望,包含两方面:主体的欲望及引发的威胁;主体欲望的理论解析。后两部分将进一步分析欲望的本质和悲剧性。第五部分,总结。总结全文以及指出研究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