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目的是借助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中的数据对中国学生在写作中的缺失失误现象进行研究,旨在找出缺失的规律和模式,从而对症下药,改进二语教学。 以前的基于语料库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语言失误的研究并不少,但大多局限于概述或对于词汇失误的研究,针对缺失现象进行的实证性具体分析却很少。本文作者利用先进的电脑和索引技术从CLEC中索引出大量的实例对中国三个层次的ESL学习者的缺失现象进行了实证性研究,对所索引的数据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和分析,并根据缺失的严重程度选取了几个相对来说缺失最为严重的具体词进行具体分析,以发现这些学习者在不同阶段的缺失特点和模式,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找出英语教学中应采取的对策。该文的理论基础是Selinker(塞林格)的中介语及石化理论,数据来源主要是CLEC,将中介语理论和语料库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和归纳中国学生写作中的缺失现象。 该文以词性缺失失误分析作为切入点,通过将初选缺失词类的索引结果重新标注的办法再把各种缺失词类分为若干小类,以它们各自缺失失误的频数为依据,最后选取六个缺失程度相对来说最严重、属于显著的‘使用不足(underused)’的常用词作为研究对象,定量和定性分析各个词的缺失特点、模式和造成其缺失的根源,希望能够借此研究促进二语教学,对ESL学习者进行最优化输入,帮助学生减少缺失失误,打破‘石化’状态,从而尽快进入下一个习得高峰期。 该研究方法及成果对于促进英语写作教学,帮助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尤其是“缺失”这一“高原”现象并尽快进入下一个二语习得的“高峰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