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改善肩周炎功能活动度的数据分析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yjs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课题以国家973课题“平衡针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基础研究”为依托,为其子课题“平衡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基础研究”的一部分。本临床研究通过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分析,基于数据对平衡针疗法与传统针疗法治疗肩周炎活动度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评价平衡针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临床意义,进一步提供平衡针疗法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于多中心,随机对照的大样本临床研究,对249例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收集,将总体数据录入数据库(记录CRF表中的临床综合疗效和应用Melle评分的变化),以肩关节活动度为指标综合分析临床试验数据,通过以上指标数据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的改善程度整理与挖掘,评价每个指标的数据,比较观察平衡针疗法与传统针疗法对肩周炎患者肩部活动度治疗方面。研究结果:1基线分析基本资料分析: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症状体征基线分析(各项指标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平衡针组和传统针组在治疗前的一般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观察指标分析:通过临床观察,肩周炎总体疗效、起效时间、Melle评分各项指标的即时疗效、疗程效果、远期效果、有效率分析,指标资料均显示出平衡针与传统针刺治疗对肩周炎患者肩部活动度的治疗皆具有良性调整作用。2总体疗效分析①治疗期总体有效率比较,平衡针组和传统针组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②随访期总体维持率比较,两组有显著地统计学差异(P<0.05)。3起效时间分析在肩外展、肩中立位外旋、手到颈项、手到脊柱、手到嘴五个方面起效时间的比较显示,平衡针组和传统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各指标改善情况分析4.1即时疗效分析(治疗前与第一次治疗后比较)(1)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即时疗效组间比较①肩外展、手到嘴即时疗效组间比较显示,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肩中立位外旋、手到颈项、手到脊椎即时疗效组间比较显示,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即时疗效组内比较肩外展、肩中立位外旋、手到颈项、手到脊椎、手到嘴即时疗效组内比较显示,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疗程效果分析(治疗前与最后一次治疗后比较)(1)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疗程效果组间比较:肩外展、肩中立位外旋、手到颈项、手到脊椎、手到嘴疗程效果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各个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疗效效果组内比较:肩外展、肩中立位外旋、手到颈项、手到脊椎、手到嘴疗程效果组内比较,经秩和检验,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各个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3远期疗效分析(1)随访期肩外展改善情况:①两组随访期肩外展总体维持情况,经秩和检验,P>0.05,即两组比较无显著地统计学差异。②组内比较:经秩和检验,随访期平衡针组内比较,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传统针组最后治疗后与随访1、随访1与随访2、随访期总体,肩外展组内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③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随访1两组肩外展组间比较,P>0.05,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随访3两组肩外展组间比较,P<0.05,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随访期肩中立位外旋改善情况:①肩中立位外旋随访期总体维持情况,经秩和检验,P>0.05,即两组比较无显著地统计学差异。②组内比较:经秩和检验,平衡针组随访期肩中立位外旋组内比较P>0.05,差异无统统计学意义。传统针组随访期肩中立位外旋组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随访1、随访2、随访3两组肩中立位外旋组间比较P>0.05,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随访期手到颈项改善情况:①两组随访期手到颈项总体维持情况,经秩和检验,P>0.05,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组内比较:经秩和检验,平衡针组最后一次治疗与随访1、随访期总体,手到颈项组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传统针组最后治疗与随访1、随访2与随访3、随访期总体,手到颈项组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P>0.05,随访1、随访2、两组手到颈项组间比较,随访1、随访2两组手到颈项组间比较, P<0.05,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随访期手到脊柱改善情况:①两组手到脊柱随访期总体维持情况,经秩和检验,P>0.05,即两组差异无显著地统计学意义。②组内比较:经秩和检验,平衡针组最后一次治疗与随访1、随访1与随访2、随访期总体,手到脊柱组内比较,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传统针组最后治疗与随访1、随访1与随访2、随访期总体,手到脊柱组内比较,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P>0.05,随访1、随访2、随访3两组手到脊柱组间比较,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随访期手到嘴改善情况:①两组手到嘴随访期总体维持情况,经秩和检验,P>0.05,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组内比较:经秩和检验,平衡针组随访期手到嘴组内比较,P>0.05,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针组随访期手到嘴组内比较,P>0.05,,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P>0.05,随访1、随访2、随访3两组手到嘴组间比较,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各指标有效率分析肩外展、肩中立位外旋、手到颈项、手到脊柱、手到嘴有效率比较,经秩和检验,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各个指标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平衡针和传统针疗法对肩周炎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效果相当。平衡针组和传统针组患者各项指标(肩外展、肩中立外旋、手到颈项、手到脊椎、手到嘴)均有明显改善,且总体疗效(治疗期、随访期有效率)相当。2.平衡针与传统针疗法对肩关节功能活动度障碍的即时疗效和疗程效果皆相当显著,且二者效果相当。3.肩外展,手到颈项及手到脊椎随访期组内比较显示: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皆有远期效果,且二者疗效相当。肩中立位外旋及手到嘴随访期组内比较显示: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皆有一定的远期效果,且二者效果并不明显。4.以上结果显示,平衡针疗法与传统针疗法相比,对于肩周炎活动度的治疗效果并不十分显著。分析原因如下:(1)众所周知,针刺的疗效取决病情轻重及腧穴针刺手法和得气等诸多因素。本临床试验收纳病例均为慢性发病,年龄45-65岁,病程在一年半以内,大部分患者已有局部肩关节囊的粘连、肌肉痿缩等,患者的病情不同于部队训练伤所致的急性肩关节疼痛、功能活动障碍。另外,在各中心的临床针刺操作中,各人的针刺手法与针感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可能并未达到平衡针疗法的刺激和针感要求,从而部分的影响到平衡针的疗效。(2)根据对平衡针的疗效特点分析,平衡针具有快速镇痛的效果,而对于慢性的肩周炎粘连所致活动度障碍改善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其他文献
以地物光谱特征进行分类是传统的基于像元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影像处理结果中含有大量椒盐噪声,分类精度较差,而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除包括光谱特征信息外,还包括影像的纹理特
1.研究背景及目的糖尿病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胃肠病变经常发生,有报道糖尿病病人当中,胃肠动力障碍的发病率为25%~76%。作为糖尿病胃肠病变的主要组
任何法律制度的建立都不应来源于凭空的构造与设计,而是在于总结成功的实践经验,并逐步推进其实现法律化。目前,我国生态补偿专门立法尚处缺位状态,相关现有法律规定散落在多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必经阶段,也是人类最为剧烈、最为持久的活动之一。从实际情况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不可避免的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也给生态环
这是一片创业创新的热土: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率先改革、率先发展,农民人均收入连续29年位居各省区第一,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连续13年居各省区第一;这又是一块安民乐民的福地:多年
探究民国时期私立大学取得办学成就的原因,政府培育与引导政策是至为关键的分析维度。该政策脱胎于民国政府民治教育观念,与民国确立的民主政治体制及其相关社会思想有着密不
针对大型水轮机方案设计复杂性的特点,建立了面向知识重用的有约束的基元可拓集,并基于基元的可拓性和可拓变换,探讨了基于可拓集合方法的数据挖掘技术实现;提出了一种改进的
<正>一、用Pivot Stickfigure Animator软件,制作"稻草人"动画下载地址:http://210.45.32.191:8080/myspace.aspx? username=fangq6167第一步:下载并安装Pivot,安装成功后在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理想与爱国教育中有着天然优势。通过个案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的方式让大学生感悟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进而内化为个人的道德践行。仁人志
研究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为一种隐匿起病的以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原因。AD患者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