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温室气体减排已成为当前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2009年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后,国际学术界将研究重点聚焦到碳排放责任的公平界定和碳减排指标的分配上来。作为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巴西在对外贸易领域和碳排放方面均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巴西经济的持续发展,巴西已经成为了世界第十四大碳排放体。然而,作为隐含碳排放大国,目前巴西在国际气候变化合作中的立场和地位被媒体和学术界广泛忽视,因此,对巴西对外贸易隐含碳和驱动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和客观的测算及分析就非常有必要。这一方面有助于为巴西界定碳排放责任和分配碳减排指标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能为中国利用合作机制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基于技术异质性理论基础,利用WIOD数据库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通过EEBT模型测算分析了巴西1996到2009年的对外贸易隐含碳,并通过SDA结构分解模型对巴西出口隐含碳变动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此外,本文还专门对中巴双边贸易隐含碳进行分析,并对中国和巴西的对外贸易隐含碳进行对比分析。EEBT投入产出分析的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内巴西的出口隐含碳一直远远高于进口隐含碳,巴西一直属于隐含碳输出国,巴西净出口隐含碳总体上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巴西隐含碳出口主要集中于基本金属业、农林牧渔业和其他非金属制品业。从隐含碳流向与来源上来看,美国一直是巴西贸易隐含碳的最大流向国和最大来源国。另外,阿根廷和中国也是巴西隐含碳出口的主要流向和隐含碳进口的主要来源国。从SDA驱动因素分解分析结果来看,排放强度效应、产业关联、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在各个时期内对巴西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各不相同。但从总体看来,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在1996年至2009年间对巴西出口贸易隐含碳正面拉动效应最为明显,而排放强度效应和产业关联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巴西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增长。基于本文研究结论,对巴西发展低碳经济和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提出了几点建议:调节巴西产业结构;转变巴西外贸增长方式;基于隐含碳进一步明确巴西的碳减排责任;与相关国家结成联盟,以增强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