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效用思想可谓源远流长,无论是在我国社会还是在西方社会,无论是在古代社会还是在近现代社会中都有各种形式的效用思想流传。本研究首先对东西方主要的效用道德思想做一梳理、比较,以厘清各家道德学说的主要观点,以作为研究者构建效用主义道德观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其次,研究者通过审视现阶段我国的道德教育,发现虽然新中国六十多年来,我国的道德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现阶段,我们的道德教育仍面临不少问题,其中,研究者认为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在我们的学生群体之中,尤其是在我们的高校大学生群体之中,有相当一部分比例学生的道德观念呈现明显的功利化倾向,主要表现为:在个人生涯规划时的急功近利,功利性应试观,违背道德的谋利手段以及集体主义观念淡漠个人主义之风盛行等。研究者在分析道德教育所面临困境的各种表现之基础上,进而探寻困境的原因。当然,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也很多,主要表现为:传统义利观与社会现实的冲突,市场经济本身的消极影响,庸俗的社会发展观与西方思想的冲击和我们当今道德教育自身的方法与途径不够多元以及效用观教育力度的不足等。本研究限制于篇幅及研究者个人精力、能力方面的原因,将主要精力放在德育内部,即德育方法、途径以及效用观教育等方面,以探寻问题的解决之道。 由于西方效用主义——“utilitarianism”一词在近代传入中国之时,最早被翻译为“功利主义”,很多人便认为效用主义是一种急功近利、片面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的思想。当人们面对学生道德观念出现功利化倾向这一德育困境之时,也往往将西方效用主义的影响归为成因之一。然而,这其中存在着对效用主义的误读,效用主义以个人幸福为出发点,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目标的道德理论,其目的是促进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共同满足。效用主义对于物质利益与精神需求也有讨论,而且将利益关系、社会关系与经济机制、经济基础联系起来,也一度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视,对当下我国学校效用观教育的加强,具有重要借鉴参考意义。此外,现代西方效用主义者黑尔的两层道德思维体系理论,对于我们解决实际的道德冲突,提升道德能力,拓展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也颇有价值。但西方效用主义毕竟脱胎于近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商品经济的产物,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阶级局限性,所以,对待效用主义我们不能加单照搬,而是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相关理论,在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实践批判的活动基础上,对西方效用主义加以改造,吸收其合理内核,同时结合我国传统的效用道德思想以建构一种符合我们社会主义中国的效用主义道德观,以拓展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弥补现行德育中效用观教育的不足,正确地引导学生们的求利行为,并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尤其是解决道德冲突的能力,进而指导我们解决当前德育所面临的困境。 在这样的建构思路之下,研究者参考学界前辈的研究成果,首先从建构设想、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基本方法四方面搭建效用主义道德观的基本框架。接着,根据各效用道德思想的主要人物及其道德学说,分别从道德目的、道德判断、道德规则、道德约束力以及道德教育等方面来阐述效用主义道德观的主要内容。效用主义道德观主张道德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个人幸福和社会的普遍幸福是可以和谐一致的,而判断行为的对错是依据行为的结果,其标准是经过研究者重新诠释的效用原则,亦即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幸福。在一般情境中,由于从小到大的教养,人们通常会根据简便规则来行动,但是当道德规则或道德义务产生冲突时,效用原则便成为最终的判断标准。此外,效用主义道德观约束人们遵循效用原则的力量主要分为外在约束力和内在约束力,而其最终约束力是人我一体、休戚与共的社会情感。在论述完效用主义道德观的主要内容之后,研究者总结归纳出效用主义道德观的道德教育历程,以作为我国道德教育调整之参考。 本文在建构效用主义道德观的理论体系之后,研究者将进一步阐释效用主义道德观对我国道德教育的价值意义。针对现阶段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所面临的功利化困境,效用主义道德观主张道德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人类的美德行为也是为了获得幸福,道德教育的目的应是指导学生使获致幸福的人生,并妥善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冲突,而不是一味让人牺牲奉献。在这样的道德教育目的之下,效用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应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之下,以幸福、行为结果、承认效用的合理性和仁爱情感等概念为核心来开展。此外,研究者从主要效用主义者的道德学说中还归纳出道德教育应兼重理性认知与情感陶冶;重视行为结果而非仅是动机,形塑良好的道德理念;善用权衡道德两难的机会;结合美德与幸福的激励机制以及优化德育的环境,整合德育力量等德育方法,以帮助我们解决目前德育所面临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