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传统村落大都经历了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发展,它们大多依山傍水、人杰地灵,至今仍保存着完整的村落形态和传统的建筑形式。
传统村落是先人建设活动的结晶和地域文化的积淀,也是地区自身不断发展和淘汰的结果。作为特定地域历史建设活动的物质载体,它们记载和承载了这些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全过程。
本论文选择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朗头村为研究对象。
首先,通过大量详实的实地调研、测绘、文献、图片以及口头传述等资料,叙述朗头村的概况、历史沿革、历史价值等等,并详细分析朗头村的现状,对朗头村的现状和历史建立起基本认识和框架。
然后从朗头村所具有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诸因素入手、借鉴建筑生态学等理论视角,解读朗头村的物质形态建成环境与其自然地理、社会人文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内涵,深入剖析和解读朗头村的物质形态特点及其成因。
在此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访谈,研究朗头村从旧村到新村的发展变迁,分析物质形态变迁、社会经济变迁等等,分析历史保护的现实与困境。
最后,系统地归纳出朗头村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的历史保护体系,结合我国现行古村落保护,提出朗头村历史保护的方法与措施,并以朗头村的案例研究为基础针对我国现行古村落历史保护提出再思考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