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大和京官时期的诗歌创作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观刘禹锡诗歌,大和京官时期是其前期创作向后期创作转变的中介。该时期诗歌在完成了自身创作转变的同时,亦对晚唐诗坛起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论文分别从刘禹锡大和京官时期的创作环境、诗歌创作、创作心态以及文坛地位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显示该时期诗歌创作在刘禹锡诗歌中的独特性及重要意义。首先,大和作为中唐诗坛向晚唐诗坛的过渡时期,发生在此时期的“刘蕡对策案”、“宋申锡冤案”、甘露之变三大政治事件使得士人明哲保身意识逐渐增强。在敏感严峻的政治环境影响下,主导大和诗坛的一批中唐耆老的整体诗风向平淡闲适转变。这种诗风走向根源于吏隐审美文化。大和诗坛出现特殊的吏隐群体化现象,“刘白诗人群”的形成及其创作是为该现象的典型体现。其次,刘禹锡京官时期的诗歌创作在大和环境影响下产生新变。第一,唱和诗创作的明显增多。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刘、白、裴度与刘、白、令狐楚两个小团体的唱和。刘、白在应和裴度、令狐楚的诗作中呈现不同的态度:刘禹锡多表现谦卑恭和,隐含追随之意;白居易多谈诗酒风月,刻画洒脱个性。第二,集中创作的三首集贤院诗色调明朗亮丽、感情轻松愉快。第三,主题类似的七首宫廷乐人诗的创作是其该时期有意识的艺术追求。它寄托了自身对仕宦沉浮的感慨,彰显了追寻生命意义的咏史情怀。第四,《再游玄都观绝句》并非有意讽刺政敌而作,它是饱含人生感慨和情感寄托的抒情诗,体现了将人类兴废置于天地时空进行客观观照的咏史意识以及事物处于永恒运动变化的哲学思想。再次,刘禹锡的诗歌新变源于大和年间创作心态的转变。对长安物是人非现状的万般感慨、“兼济”热情向“独善”意识转变的心路历程,以及交游范围的急剧扩大产生的交际心理等因素都对创作产生影响。最后,刘禹锡在大和年间的文坛地位得到快速提升,与白居易并驾齐驱大和诗坛,是为“刘白诗人群”的核心人物。此外,刘禹锡的怀古咏史诗创作成熟后在大和京官时期开始转型。他的怀古咏史诗对晚唐诗坛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成为一种流行的抒情范式。
其他文献
劳伦斯·克拉默(Lawrence Kramer)是“新音乐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对音乐作品的阐释往往以某一文学/文化批评理论、社会理论等为基础,并结合作品文本中“结构上的隐喻”
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成为本轮国资国企改革的发展主线,是厘清国资监管机构与国有企业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关键举措。文章在对国有资产(资本)授权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及方式也应当跟随时代发展需求而不断革新。结合中职院校学生特点,采取专业教学与体育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方式,体现中职院校的职业特点,同时关注现代社会亚健康趋势,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今后的职业生活与需求。基于此,文章将主要以职业为导向,对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职业导向;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  随着市场竞争的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高度近视手术前后视力及眼调节力变化情况的影响。方法对48例(78眼)高度近视患者给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最佳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