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多发病,是日趋增多的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大约有10%~15%的发病率,且有明显上升趋势,最常侵犯卵巢,继发性痛经是最典型的临床症状,50%的患者合并不孕[1]。国内外学者对内异症的的恶性肿瘤类似的生物学行为已经开始进行研究,其中恶变涉及的部位包括腹膜、卵巢、输卵管、膀胱等,恶变率为0.33%~1.5%[2],[3]。血清糖类癌抗原125、199(CA125、CA199)水平对诊断内异症均有一定的价值[1]。其在子宫上皮组织表达率高于其他组织,因此在内膜相关疾病中可发现检测高于正常范围,也可作为评价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4]。学者对内异症的发病研究表明,从肿瘤学的发病角度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大量的研究表明细胞周期的不正常改变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同时内异症与细胞周期的国内外研究也受到关注,结果提示了其与细胞周期蛋白的异常的关系是可能的发病的机制。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D)是细胞周期的正性调节因子,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结合可加速细胞通过G1检查点,促进其进入S期[5]。P16是最直接抑制肿瘤发生的细胞固有成分,通过与CyclinD1(CyclinD的亚型)竞争,特异性地与CDK4及CyclinD1-CDK4复合物结合,来抑制CDK4活性,阻止细胞从G1期至S期的转变和DNA合成启动,最终发挥对细胞周期的负性作用[6],与异位子宫内膜的不正常生长、增殖、浸润及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表现有关。导师曹保利教授研制的中药方剂复方莪术散,结合了疾病的基本病症肾虚血瘀和自己的临床治疗经验。该课题选择血清CA125、CA199、CyclinD1、P16作为检测指标,观察内异症患者血清CA125、CA199水平以及异位内膜组织和在位内膜组织中的CyclinD1及P16表达程度,研究复方莪术散的治疗效果,为复方莪术散治疗内异症提供实验基础和指导。目的:1.观察内异症患者的血清CA199及CA125的水平,探讨其在内异症中的诊断价值及复方莪术散的疗效。2.检测CyclinD1及P16在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程度,研究CyclinD1及P16对内异症的发生发展影响;观察口服中药复方莪术散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的CyclinD1、P16表达水平,研究其对内异症发展的影响,为进一步的基础研究提供方向,并为该方剂对疾病的治疗提供实验数据和证实。方法:1.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于天津市南开医院妇产科,接受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治疗,并且经过临床及病理诊断为内异症或其他妇科疾病的患者共99人。69人诊断为内异症,予以口服中药方剂复方莪术散颗粒剂3个月后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5人(用药组),3个月内未接受内异症相关治疗且仅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有34人(观察组);其他妇科疾病,包括单纯卵巢囊肿、输卵管系膜囊肿、不孕患者30人(对照组),且术前未经内异症相关治疗直接手术。术前检测血清ca199及ca125表达水平,且术后检测异位及在位内膜组织的cyclind1及p16的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用药组和观察组检测出的血清ca199及ca125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且用药组患者血清ca199水平低于观察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用药组、观察组于术中取得的异位内膜组织及在位内膜组织的cyclind1表达均增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术中取得的子宫异位内膜组织的cyclind1表达低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子宫在位内膜组织的cyclind1表达低于观察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用药组和观察组的p16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子宫异位内膜组织的p16表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子宫在位内膜组织的p16表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卵巢内异症患者中血清ca125、ca199水平表达明显增高。同时中药方剂复方莪术散治疗卵巢内异症患者,可有效降低血清ca125、ca199水平。2.在卵巢内异症患者内膜组织中有cyclind1的高表达,同时伴p16低表达,表明p16表达下降可能会促进cyclind1高表达,引起细胞周期的异常和细胞的不正常增生,提示其在内异症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内异症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基础。口服复方莪术散在降低卵巢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组织中的cyclind1表达程度的同时,增高卵巢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组织及在位内膜组织中的p16的表达程度。提示复方莪术散在抑制细胞周期进程中发挥作用,抑制内异症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减缓疾病的发展过程,同时为内异症患者的治疗及预防复发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