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美学看葛浩文翻译中的“忠实”与“叛逆”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受美学是20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一种文艺美学思潮。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德国康斯坦学派认为读者是文学活动的能动主体,文学作品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和接受才能获得美学价值。由于翻译过程中译者必然面临两次接受活动,这一思想逐渐被应用于翻译研究中。创造性叛逆这一概念最早由法国文学社会学家罗伯特埃斯卡皮提出,并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经由谢天振教授引入我国。谢天振教授在著作《译介学》中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指出:创造性叛逆是文学翻译的本质。创造性叛逆理论一方面承认原作的价值,一方面认为文学翻译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使译者获得了与原作者和目标读者平等交流的权利,提高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尤其是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面临的两次接受活动使接受美学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紧密联系,接受美学理论也因此在翻译应用中找到了新的连接点——由于中英语言和文化的巨大差异,译者为满足读者需要,必然会对原文本产生创造性叛逆,而这种创造性叛逆以对原文的忠实为前提。中国文学的传播正在走进一个新阶段。随着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的主要英译者葛浩文受到了更多关注。迄今为止,被誉为“中国首席翻译家”的葛浩文已经翻译出版了50多部中国文学作品,为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翻译界对他的研究仍然非常有限。《生死疲劳》是莫言个人风格的集中体现,是其多年积淀的集大成者。小说中极具个性的表达方式,深深植根于民族特色的文化意象,多角度交织的叙事方式,都大大增加了译者的翻译难度。因此本文作者选取此类有代表性的语料并聚焦其中的“忠实”与“叛逆”之处,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对葛浩文《生死疲劳》英译本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期为翻译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以此推动中国文学作品和文化的海外传播。
其他文献
本论文的研究是以新城镇化为背景,以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现状为逻辑起点,依据现当代的主要学习理论,找出影响农村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相关决定性因素,并从这些因素中摄取了基础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民族的文化也是我国各民族、各地区多元民族文化互相交融发展的结晶。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因子,地域文化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理应得到足够的重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代表的是全中国人民希望中国富强、崛起的美好愿望。这个梦所包含的不但有经济的迅速发展,更不可缺少的是文化的繁荣与传承。在现如今的世界,全球一
呼吸系统疾病是早产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其重要发病和死亡原因,近年来其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随着围生医学的快速发展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早产儿(premature infant,PI)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林业是我国生态建设的主体,山区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山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与治理建设山区,是国土整治中的头等大事,也关系着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生殖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性疾病。PCOS患者虽然经过药物治疗纠正内分泌紊乱,恢复正常排卵,但是仍会出现低妊娠率高流产率的现象。国内外大
贯穿于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主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也即要求我们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关心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目的通过对38例小儿惊厥临床特点的观察及治疗,探讨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选取38例小儿惊厥患者的病因、惊厥发作形式、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脑电图和临床治疗效果及复发
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能够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新媒体视频的出现为企业建构企业形象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新媒体视频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
当前,高校在资助育人工作、资助育人理念上重视物质资助,忽视心灵抚慰;在工作定位上缺乏资源整合,忽视长远关注;具体方式上,形式单一,忽视感恩意识培养。其核心原因是没有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