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俗与调适:江淮地区农村基督徒的春节民俗——C村基督徒的个案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jing0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督教在江淮地区,既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难免发生冲突,又不断与其融合。本研究以江淮地区的C村基督徒的春节民俗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C村基督徒春节习俗的文化调整进行了深入研究。基于前人对农村基督教的研究成果,结合实地调查资料,阐明C村基督徒在春节中对传统民俗的“随俗”与“调适”现象的同时,深入分析此种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对其现实性意义做出反思。   本文在开始部分,对C村基督教做了一个简单介绍。其中包括C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而具体到基督教传教点在C村的发展历程和教会成员构成情况。继而,通过田野调查的资料,展现了C村的春节民俗和C村基督徒在春节中,对春节民俗形式的“随俗”和“调适”,正是这些春节中的民俗行为与基督徒对民俗的调整,构成了本文的核心内容部分。   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农村基督徒的种种文化调整行为,直接反映了在社会变迁下,基督教信仰文化与江淮地区传统文化的文化融合状况。田野研究过程中,笔者基于“时”与“空”对于文化冲突融合研究的重要性。从历时性文化变迁的角度上来讲,乡民社会类型下的基督徒在不同阶段面对基督教信仰文化与传统文化时,从未间断地进行着有意无意的文化融合,这种文化融合的状态是动态的;从空间角度上来讲,每个地域都有其与别的地区不同的地域文化,选择具有地域过渡性文化特征的江淮地区C村作为研究地,并深入分析当地文化与基督教信仰文化,则更能凸显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包容性。   对江淮地区农村基督徒春节“随俗”与“调适”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当前基督教信仰文化在农村发展的现状,为处于过渡性地带的农村基督徒的信仰研究提供一个不同的解释视角,并以此反思基督教在农村发展的现实性意义,寻求基督教信仰文化与传统民俗文化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与融合。
其他文献
有机抛光液的成分分析 ,对于调整抛光液的组成 ,控制抛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抛光液的分析方法很多 ,但是对于不同组成的抛光液的成分分析 ,要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这样才能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深入,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成为国家、政府、公众和学界的共识和中国老龄事业的基本目标。然而在经济欠发达、公共服务落后的农村,老年人依然是最边缘的群体,其生活照料、健康照顾、精神慰藉、经济支持等诸多需求并未满足。加之传统的孝道伦理遭遇农村家庭结构的解体、人口迁移、市场经济理性选择等冲击,家庭成员包括老年人自己将老年人视为家庭和社会的包袱。2009年9月年,国务院出台新型农村养
煤层气储层普遍具有弱含水,供液能力差的特点,尤其在排采中后期,产液量极低,使得排采过程中,动液面下降较快,导致井底流压难以控制;同时,低产液量无法满足带出煤粉所需要的流
人口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我们关注的主要是人口数量问题。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持续推行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城市化浪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民族兴旺的根本。在人的生命历程中,儿童阶段既是初期亦是关键时期,此外,由于儿童本身的弱势性也决定了他们的生存、发展和保护都更需要来自各方的
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项目不断增加,高填深挖边坡越来越多,而传统的边坡圬工防护往往与环境不协调,与绿色建筑格格不入,往往增加工程造价,随着国家环保政策加强,群众
当前,旅游业快速发展已成为环境污染、破坏的重要原因,然而,良好的环境状况又是旅游业的基础;如何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日益紧迫的问题。本文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从旅
代际流动作为社会开放程度和阶级构型,一直是社会学家在社会分层领域关注的重点。中国的社会结构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下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社会在1978年进入了
从1995年江苏省率先招聘大学生到农村担任基层干部至今,有关大学生村官的探索已近16年。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这项由国家主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已然成为一项国家和社会
“社会资本”作为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在现代社会被人们越来越多地提及。在过往诸多的研究中,大多是运用“人力资本”等理论对就业问题进行讨论,本研究在汲取国内外先进的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