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困生常常指智力发育正常,但在学校学习中有明显的学习困难或障碍的学生。他们通常表现为学习兴趣薄弱、学习动机不够强烈、学习方法不够恰当、学业成绩不够理想。新课改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每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习困难生作为教学对象的特殊群体,教育工作者们理应给予其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并探讨其转化策略。2012年广西才开始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教材的编排改变,内容深浅度的把握,学生能力的培养,都是一线老师密切关注的问题。进入高中的新生,一般还保持着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与学科认识,一时难以达到高中化学学习的要求,再加上种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对高中化学的学习难免会遇到一些困境,并由此导致了化学成绩的下滑,成为“学困生”,这俨然成了困扰一线教师的难题。针对这个问题,本文结合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学校实际情况,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高一学生的化学课程为研究点,对学生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经调查结果分析,提出学习困难生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其中内因包括化学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不良、学习态度消极等;外因则主要包括化学课程本身的困难度较高,教师对待学困生的做法不够科学合理,家庭环境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等。并针对以上成因着重研究高一化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分别从内部和外部探讨转化策略,内部转化策略包括: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重振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外部转化策略包括:改善教学方式、加强教师自身修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及家庭学校相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此项研究期望能够为本校乃至北部湾地区高一学生学习化学提供一些指导与帮助,并且对改进化学学科的实践教学以及促进中学学困生的健康成长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