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桂林山水有着独特的自然风貌,被认为“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桂林山水承载的文化内涵,不仅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而且在百越文化、南粤文化的影响下自有特色。在这样的自然、文化背景下,众多教育背景不同、人生阅历各异的中国山水画家,以桂林山水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精彩的艺术作品,为中国画坛留下了一个重要的篇章。在中国画理论发展史上,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将古典艺术法则和具体书画实践联系在一起,提出“六法”作为纲领性的美术理论。到五代画家荆浩,他在《笔法记》中提出“六要”的概念,即“气、韵、笔、墨、思、景”,至此将谢赫的“用笔”发展成为“笔”和“墨”两个内容。在唐代时中国山水画已然形成青绿和水墨两种风格,荆浩的贡献在于提出“笔墨”的概念,从而对“水墨”山水画形式的理论和技法作出了重要突破;而“思”和“景”的范畴则是涉及画家“风格”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引申,是重要的绘画艺术成就。此后,中国山水画史的发展对山水画的评价和认识从来没有脱离笔和墨、思和景的关系。在桂林山水文化背景下,桂林本土山水画家在坚持中国古典法则的基础上,秉承“笔墨当随时代”的理念,通过创作大量的艺术作品,对“思”与“景”有了新的认识。本文结合桂林山水文化的背景,对桂林当代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画家的创作进行研究,以此探讨出作为中国传统画种的山水画在桂林山水文化背景下的发展状况。第一章第一节对桂林山水文化的相关概念作出界定,并分别从学术、宗教、文学和现当代桂林山水文化的研究四个方面,对相关理论学说进行梳理。第二节着重强调桂林山水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举例证明桂林山水文化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并归纳出桂林山水文化的特征为:和谐性、原生性、形象性等。最后针对当代桂林对文化挖掘有所偏颇的现象作出分析。第二章、第三章具体分析桂林山水文化背景下当代桂林本土中国山水画家的创作实践,这两章选择白晓军和张复兴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在第三章中根据中国古典美学的内容对二人的美学思想进行分析和解读。第三章分析二人传统与创新、写生与创作的态度,并结合艺术作品进行佐证,从这两章论证桂林山水文化与山水画创作之间的关系。第四章将视域放大,在中国画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审视桂林当代中国山水画坛,分析其地位、意义和责任,以此希望对中国山水画领域的教育、创作、批评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