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有关社会冲突的新型概念,它是指社会冲突的众多参与者与冲突事件本身并没有直接的利益诉求,而是因曾经遭受过不公平对待,长期积累下不满情绪,感觉到自己是显在或潜在的被权力侵害者,于是借机表达、发泄不满情绪而参与冲突事件,致使小规模的利益冲突迅速转化为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之所以引起媒体的热评深议和人们的普遍关注,不仅仅在于它早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更在于它的存在和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导性的话语体系及其所要展开的社会实践。显得格外的不协调。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无直接利益冲突已成为社会冲突的重大病灶。也是当前和谐社会建设所必须突破的障碍,因为它意味着民众对国家和社会认同感的下降,意味着社会的不和谐。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不能回避包括无直接利益冲突在内的各种社会冲突现象,并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选择研究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发生根源,对于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和防治这一类社会冲突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所研究的无直接利益冲突是一类特殊的社会群体性冲突。本文通过对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典型案例——万州10.18事件发生过程进行回顾和分析,指出万州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有着很深的社会原因和社会背景。万州作为一个三峡库区城市,自身有着非常特殊的社会问题,比如产业空心化、移民和下岗工人大量存在、就业比较困难、民众收入偏低等等,在这种存在大量不安定因素的社会背景之下,万州的政府和官员并没有主动、及时、妥善处理好暴露的众多社会矛盾,没有从根本上满足民众的基本利益诉求,甚至政府中某些官员还利用手中的权力大搞腐败,使得万州民众,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对政府以及官员颇有微词,心中积累了大量的怨气,这些都构成了万州10.18事件发生的社会基础。此外,政府有关公共危机预防、预警和预控机制的缺失是造成万州事件升级、扩大的主要原因。作为本文的重点,在对万州10.18事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上升到理论层面对无直接利益冲突进行了研究。首先,归纳和总结了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概念和本质,指出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部分公民的利益被忽视、被怠慢、被侵犯,并得不到公权力救济,日积月累,在人们心中形成各种强烈的积怨,一有适当的机会,众多积怨汇流成河,就会形成强烈的情绪共振,人们伺机宣泄,形成大量与原纠纷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的群众冒险加入群体性事件。本文进而对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特征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参与者多与冲突事件本身无关;二是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参与者多属于拥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源较少的弱势群体;三是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参与者或多或少具有了“类意识”或“阶层意识”;四是无直接利益冲突实质上仍是一种利益冲突;五是无直接利益冲突表现为官民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反映出官民关系出现的恶化与不和谐、不信任趋势;六是无直接利益冲突具有阶层冲突的性质;七是无直接利益冲突大量增加会严重损害政府的形象与合法性基础;八是无直接利益冲突呈现出泛化的态势;最后,本文重点探究了无直接利益冲突发生的社会根源,这一部分分为内部根源和政府的危机管理两个维度。在内部根源上,笔者认为社会不公平感超过民众心理承受力的阀限范围是无直接利益冲突发生的根本原因、阶层认同导致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冲突是无直接利益冲突发生的社会学解释、社会利益表达机制不畅通是无直接利益冲突发生的重要原因、民众对政府不信任的政治心理是无直接利益冲突发生的政治文化因素。在政府危机管理上,笔者主要从政府处理危机能力薄弱,阻断行为反成催化因素这个角度解释街头纠纷为何扩大升级为“无直接利益冲突”。相信通过对无直接利益冲突及其根源进行深入探析,一定会为政府以及公共政策专家制定防治和处理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措施提供一定的依据,加快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