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西方绘画历经自远古至今的几万年时间,受到很多方因素影响而发展成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体系,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很大程度的影响了绘画,而中西方两种不同的世界观,使得中西方绘画基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最初,世界哲学体系就形成了两个主要的方向,即中国传统“主德”思想和西方世界的“主智”思想。在中国两千年封建历史中,重德行的哲学观念贯彻始终;在西方,哲学诞生于古希腊时期,从那时起就有崇尚科学、知识的探究精神,在各个历史阶段西方世界都有新哲学大师和新思想产生,但根本的科学属性始终不变。哲学思想的差异,影响到中西方绘画基础的特点各不相同。由于中国传统哲学的主德思想,中国画的发展始终追求传承和意境美,中国画基础呈现出散点透视和以描摹为训练手段的特点,形成一套模式化的中国画基础体系。经过历代画家的沿袭,至清代早期《芥子园画传》这样一部讲解中国画技法及画论的入门画谱应运而生,翻印数版而经久不衰,多位近现代国画大师都是从描摹《芥子园画传》开始走上学习中国画的道路。再看西方绘画史,从一开始就理性、客观地分析所要描绘的对象,“再现”客观存在是西方绘画基础的主要特点,这是西方哲学精神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结果,所以西方绘画基础呈现出与中国画不同的以焦点透视和写生为再现手段的基础体系。《伯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学》是一本西方绘画的基础教程,深入浅出的讲解人体肌肉和骨骼的结构和比例,上世纪60年代传入中国,被学习西方绘画的中国学子奉为经典。书中讲解的绘画学习方法处处都能体现西方理性精神,呈现了和中国绘画学习方法不同的面貌。《芥子园画传》和《伯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学》有一些相似点更有许多不同之处,乍看两部著作并没有什么可比性,一个是中国画画谱,讲的是花鸟、山水、人物、楼宇的作画步骤,并附有历代名家名作的摹本,还引用了历代名家的经典画论;一个是单纯讲解人体结构、比例以及观察、作画方法的教科书。但是,两部作品背后体现的是中西方绘画基础的不同特点——中国画基础讲“搜尽奇峰打草稿”,重视“传移模写”;西画强调写生,以解剖学和透视学为绘画基础,追求真实再现。这些种种的不同之处,其实也就是中西方世界观差异性的体现。综上所述,《芥子园画传》和《伯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学》作为两个符号,透射出了中西方哲学和绘画基础特点的差异,所以,本文将借助两本著作,从世界观切入,详细论证中西方绘画基础的不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