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常可见股骨髁或胫骨平台骨缺损,以后者更为多见。如果骨缺损处理不当,可造成假体支撑不足,成为术后假体松动,移动,塌陷的隐患。骨缺损的处理方式有骨水泥填充、自体骨打压植骨、同种异体骨或自体骨移植、带金属垫块组合假体或定制假体置入等。本研究旨在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矩形金属垫块处理胫骨平台骨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 2月我科对7例(7膝)伴有胫骨平台骨缺损的膝关节应用矩形金属垫块处理骨缺损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男2例2膝,女5例5膝,49~84岁,平均57岁。手术前诊断:骨性关节炎:4例(4膝);类风湿关节炎3例(3膝):膝内翻4例,膝外翻3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膝关节肿痛,屈伸活动受限,双下肢站立位全长片提示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骨缺损均涉及一侧间室,属于非包容性。按安德森骨科研究所分型系统(AORI)分类属于ⅡA型。围手术期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口服拜瑞妥2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2天解除加压包扎,拔除引路管,应用动静脉泵促进下肢静脉血回流,用CPM行膝关节被动屈伸功能锻炼;术后第3天可在助行器辅助及家属监护下下地行走,膝关节活动度达90°时出院,院外继续功能锻炼,随访复查,出院前行患膝正侧位X线检查。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术后1、6、12个月定期复查X线并评价膝关节功能。X线包括双下肢站立位全长片及患膝正侧位片,双下肢站立位全长片评估下肢力线,正侧位片判断假体有无松动,移位,塌陷等。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满分100分,其中优大于85分,良70~84分,中60-69分,差小于59分。术后随访观察有无感染,下肢血栓形成等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行X线检查判断下肢力线矫正情况及有无假体松动,移位,塌陷等,对比术前及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结果术后随访1年,患者疼痛消失,内外翻畸形获得矫正,膝关节屈伸功能显著改善,术后1个半月可不用助步器自动行走。均无感染、下肢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末次随访X线片未见假体松动,移位,塌陷等。术前HSS评分17~29平均23分,术后68~95平均81分。结论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矩形金属垫块处理胫骨平台骨缺损,节约手术时间,方便操作,力学性能好,手术效果良好,疼痛消失,力线矫正满意,屈伸功能改善显著,同时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