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的都市小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迈向现代化的产物,尤其是伴随着现代化而出现的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全面转型,促成了现代意义的“都市小说”的诞生。城市化进程不仅改写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整体格局,同时也重构了中国人的价值和意义世界。在乡村、小镇和古城记忆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中国人的心目中,进入现代城市,从精神本质上来说,意味着一种文化符码的变更,一种身份认同的转换。
本文以城市化进程中的“身份转换”问题为视角,分析中国城市现代转型这一社会文化语境,对城市人的身份感知和文化认同所造成的深刻影响。文章以“人与城”的关系为线索,将都市小说主要的人物形象划分为“失城者”(旧城市人)、“进城者”(进城务工者)、“迷城者”(都市新人类)三个类型,分别探讨他们在向现代市民转型过程中所遭遇的身份焦虑。本文认为,“失城者”的身份焦虑源于阶级优越感的没落和传统生活灵韵的消逝;“进城者”的身份焦虑源于身处城市却被不被城市接纳的尴尬处境;“迷城者”的身份焦虑源于都市物欲造成的人性失落和自我疏离。这三类人分别采用“怀旧想象”、“未来憧憬”和“都市沉迷”的三种不同的方式来缓解焦虑,寻求认同,其最终的指向都是为了积极地融入现代城市文化。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转型时期城市人的身份焦虑,隐含着一种指向城市的,挥之不去的文化乡愁,即人身处于现代化的城市之中,但却又无法全然地与现代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交相融合,无法在城市中真正实现自我,从而产生出一种对城市的向往感和依恋感。这种文化乡愁也昭示了中国人故土情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历史性的转向,即故土不一定落脚在乡村,在都市中亦有建构家园的多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