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身份转换的焦虑——论转型时期都市小说“城市人”的身份建构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min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的都市小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迈向现代化的产物,尤其是伴随着现代化而出现的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全面转型,促成了现代意义的“都市小说”的诞生。城市化进程不仅改写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整体格局,同时也重构了中国人的价值和意义世界。在乡村、小镇和古城记忆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中国人的心目中,进入现代城市,从精神本质上来说,意味着一种文化符码的变更,一种身份认同的转换。   本文以城市化进程中的“身份转换”问题为视角,分析中国城市现代转型这一社会文化语境,对城市人的身份感知和文化认同所造成的深刻影响。文章以“人与城”的关系为线索,将都市小说主要的人物形象划分为“失城者”(旧城市人)、“进城者”(进城务工者)、“迷城者”(都市新人类)三个类型,分别探讨他们在向现代市民转型过程中所遭遇的身份焦虑。本文认为,“失城者”的身份焦虑源于阶级优越感的没落和传统生活灵韵的消逝;“进城者”的身份焦虑源于身处城市却被不被城市接纳的尴尬处境;“迷城者”的身份焦虑源于都市物欲造成的人性失落和自我疏离。这三类人分别采用“怀旧想象”、“未来憧憬”和“都市沉迷”的三种不同的方式来缓解焦虑,寻求认同,其最终的指向都是为了积极地融入现代城市文化。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转型时期城市人的身份焦虑,隐含着一种指向城市的,挥之不去的文化乡愁,即人身处于现代化的城市之中,但却又无法全然地与现代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交相融合,无法在城市中真正实现自我,从而产生出一种对城市的向往感和依恋感。这种文化乡愁也昭示了中国人故土情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历史性的转向,即故土不一定落脚在乡村,在都市中亦有建构家园的多个可能。
其他文献
计算机网络作为一种工具,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日渐凸显,威胁到了计算机网络用户的利益。而要想避免利益的损失,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就必须做好计
纵观铁凝的创作历程,可以发现她是在启蒙文学为主流的氛围中踏上文坛的,因此她的作品从一开始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启蒙叙事模式的影响。在三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中,她作品中的启蒙精
随着信息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广泛运用,加强对医院计算机信息安全风控管理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文章首先介绍了医院计算机信息的相关内涵,并且找出了目前医院计算机信息安全存在
中古以五言诗为主体的文人诗与外在音乐分离后,诗人多方探求,努力于诗歌的形式中建构其内在音乐性,经过漫长的探索、实验,取得很大成绩。我们经由对中古五言诗审美经验的还原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