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风险信息披露具有信息和风险传递的双重属性。一方面,向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增量信息,缓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揭示企业风险,使更多风险因素暴露在外部主体的视野中,提高其对企业风险的感知。债权人通常是风险规避型的市场主体,关注企业的下行风险,风险披露正是对下行风险的描述,理论上会导致债权人倾向于设置更为严苛的债务契约条款。与之相对的是,阐述风险状况是管理层出于增强市场信心、降低信息不对称动机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险信息披露具有信息和风险传递的双重属性。一方面,向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增量信息,缓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揭示企业风险,使更多风险因素暴露在外部主体的视野中,提高其对企业风险的感知。债权人通常是风险规避型的市场主体,关注企业的下行风险,风险披露正是对下行风险的描述,理论上会导致债权人倾向于设置更为严苛的债务契约条款。与之相对的是,阐述风险状况是管理层出于增强市场信心、降低信息不对称动机实施的信息披露行为,可以帮助债权人掌握更多重要信息,使得债权人愿意接受较低的资金回报。那么在信息和风险传递的共同作用下,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信贷博弈又将产生怎样的结果呢?为了检验上述问题,本文依据年报文本内容,选取2009-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分析风险信息披露与债务融资成本的关系。首先,本文构建实证模型考察风险信息披露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采取一系列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证明结果的可靠性;进一步,剖析风险信息披露对债务融资成本产生影响的深层原因,识别何种因素在两者的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最后,从信息环境和风险状况两个视角进行分析,揭示风险信息披露在债务融资过程中的适用性场景。本文研究发现:(1)年报风险信息披露水平越高,则企业次年的债务融资成本越低。(2)实证回归结果证实风险信息披露信息路径的存在。缓解信息不对称是风险信息披露降低债务融资成本的不完全中介,风险信息披露主要通过提供增量信息、提升信息质量来降低债务融资成本。(3)风险信息披露具有异质效应,企业信息环境较差、风险水平相对较高时,风险信息披露能够发挥更强的作用。具体而言,当企业由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份比例低、仅被少量分析师跟踪或是选择“非四大”审计师时,风险信息披露对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作用更强,当企业财务状况稳健、行业竞争性较弱、面临的融资约束不强时,风险信息披露降低债务融资成本的效果有所减弱。本文研究存在如下贡献:(1)通过实证检验挖掘上市公司年报文本的信息含量,充实风险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的现有研究,并且从非财务信息视角拓展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因素,研究话题体现理论价值。(2)研究结论为上市公司风险披露有用性提供新的证据,有助于规范企业风险信息披露行为,有便于相关政策的制定,研究话题具有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并购重组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我国资本市场也十分常见。尽管关联并购只是关联交易的特殊形式,但是由于关联并购相较于关联交易更加复杂和重大,因此在商业市场中,关联并购成为对中小股东利益侵蚀的常用手段。同时,关联并购同时也具有非关联并购不具备的优势,关联并购发生在关联方之间,能够显著降低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在信息搜寻、降低成本等多方面存在优势,可以提髙上市公司绩效。正是由于关联并购的双重
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主要考虑了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对债权人的治理作用关注相对较少,目前关于债权治理效应的研究主要从债务异质性和债务期限结构角度出发。债权人作为独立的经济个体和企业资金的重要提供者,持有的债权份额可能会影响到其监督企业的意愿和有效性,进而影响到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的作用,但是很少有学者考虑到这一可能影响到债权治理效应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拟从债权份额的角度去度量债权集中度,并研究债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简称《证券法》)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根本大法,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升资本市场效率以及合理分配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证券法》因违规违法处罚力度不大等问题已难以满足防控市场风险和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需求。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证券法》,此次新修订的《证券法》不仅专设了“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
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并购重组交易市场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资本市场的并购交易日趋活跃。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选择采用并购方式来扩大经营规模、促进资源整合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大规模的并购活动为资本市场增添新的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并购商誉金额的急剧增长,巨额商誉的积累引发了投资者与监管者的高度重视与担忧。根据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的规定:商誉是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购买方的合并成本
随着“一带一路”构想的深入贯彻,各行各业人士越来越关心中国企业能否结合国际化趋势的背景,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最终引导我国产业整体转型与升级的关键内容。根据我国目前低效和不具有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情况为背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一问题重点关注,引导传统产业调整升级,改善粗放型低效的经济发展情况,优化资源的配置方案,进而稳步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微观企业关注并从鼓励创新研发和技术提
2015年的“千股跌停”股灾不仅让投资者损失惨重,也严重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因此,近年来,探索股价崩盘风险的形成机理、成因和风险防控途径一直是我国资本市场相关研究的热点。公司战略是一个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不同类型的公司战略经由股权结构对管理层的影响,传导至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而影响股价甚至股价崩盘风险。但是目前的研究大多是从公司内部和外部治理结构层面去探究股价崩盘风险的成因,包括大股
伴随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产融结合和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实体经济面临经营回报下滑的困境,企业纷纷试水可以获得高额资本回报的金融和房地产行业,逐步提高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由此形成企业金融化现象。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微观层面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能助推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那么在愈演愈烈的实体企业金融化现象下,金融化是否
近年来,在动荡的全球宏观环境中,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为了保护本国企业,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纷纷实施“再工业化”计划,同时频繁发起对他国进口产品的贸易争端调查。随着我国产品在全球所占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我国已成为欧美国家贸易制裁的主要针对国,长期以来,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贸易争端形势。自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以来,特朗普政府更是不顾国际经济贸易治理规则,采取滥用关税、“实体名单”等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化供给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除了依靠政府政策外,还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创新能力,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关联交易在世界资本市场上是非常普遍的经济现象,不仅受到投资者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而且成为各国学者的研究话题。对于关联交易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两者的关系,目前较少有学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从关联交易的“效
历史会计信息是在记录过去发生的经济交易事项,虽然可靠性较高,但是应用于面向未来的投资决策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预测性会计信息是管理层面向未来的信息披露,需要基于不确定的市场环境,向外部信息使用者公布未来可能存在的经营状况以及所形成的财务成果。虽然在时间上看它更具有决策相关性,但是也会面临误报风险。由于预测信息既具有积极影响,还可能产生负面效果,所以对它展开讨论,不仅能丰富学术领域的研究,还能对实践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