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技术创新问题成为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在“走出去”战略的鼓励下、欧美对中国光伏产业实施“双反”制裁的压力下和光伏产业面临的技术瓶颈的制约下,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选择到海外进行投资,而随着光伏产业内OFDI规模的发展,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光伏企业的关注。同时,依靠技术的提升控制生产成本从供给侧进行改革,从而提升我国光伏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显得越来越重要。那么我国光伏产业迅速增长的OFDI是否获得了东道国的逆向技术溢出?光伏企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机制是什么,其影响因素又是哪些?企业的自身因素在OFDI技术溢出中起到何种作用以及需要跨越怎样的门槛值才更有利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吸收?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出发点。为了研究上述问题,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4种机制,将吸收能力分为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收能力,纳入到这四种机制的分析中,分析了这两种吸收能力在OFDI逆向技术溢出不同环节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四种机制的相互作用原理。然后分析了我国光伏上市公司OFDI的发展现状、技术水平变动趋势以及OFDI规模和技术水平变动之间的短期关系。在理论与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10-2015年光伏上市公司微观层面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和非动态门槛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包括我国光伏上市公司OFDI对光伏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存在性检验、吸收能力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和企业自身因素在OFDI逆向技术溢出中的门槛效应三个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光伏上市公司OFDI对其技术创新存在着显著的正向效应,但不同上市地的公司的OFDI对技术创新的效应差别很大。国内上市的光伏公司OFDI对技术创新的正向效应显是国外上市的光伏公司这一效应的4.36倍。这主要是因为二者进行OFDI的目的不同,国内上市的光伏公司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大部分都含有技术寻求这一目的,而国外上市的中国光伏公司这一目的并不明显。企业自身因素对技术创新的提升也存在较显著的作用,其中作用最强的是研发资金投入,其次是企业规模,再次是企业年龄和偿债能力,最后是企业盈利能力。考虑光伏企业吸收能力后发现,企业的自身吸收能力水平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存在着较大影响,并且吸收能力的门槛效应显著。研发资金投入、研发劳动投入、企业规模和企业年龄的门槛值分别为50.7038千万元、879人、2418.7351千万元和5年,这些因素在跨越门槛值后,OFDI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显著上升。企业盈利能力与上述因素却有所不同,其门槛值为13.489%,在盈利能力的代理量跨越13.489%这一门槛值后,OFDI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反而有所减弱,但整体为正,这主要与我国光伏行业遭遇的“双反”制裁以及面临的技术瓶颈有关。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光伏企业通过OFDI获取先进技术以及如何有效吸收OFDI产生的逆向技术效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