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援助是国家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中国对非援助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中非外交关系中的重要内容。然而中国对非援助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国外舆论质疑。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研究西方媒体报道中的中国援非形象,可以更具体的了解中国援非活动面临的具体舆论挑战。本篇论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选题背景和意义,并简单的回顾了中国对非的援助历史。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梳理了"国家形象"和"对外援助"两个重要概念、回顾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介绍了文章涉及的理论框架。第三部分介绍了研究文章的选取过程以及具体的分析类目。第四、五部分为研究发现,分析总结出中国援非报道的变化特点以及呈现出的中国援助形象。第六部分在研究发现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归纳总结了中国援非舆论工作面临的优势与劣势,并为更好地开展援非活动提供建议。第七部分为研究发现与局限,对整篇论文进行小结。本文采用了内容分析法来分析《纽约时报》1980-2016年间一共99篇关于中国援非的报道。从报道形式上分析报道数量、报道体裁、报道篇幅与报道版面4个类目,从报道内容方面分析援助方式、援助动机、援助结果、竞争对象、报道角度、报道基调、新闻来源7个类目。研究发现,《纽约时报》关于中国援非报道的政治色彩逐渐淡化,经济色彩不断加强;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中国援非的旁观者逐渐转为竞争者;报道先后塑造出中国援非议题中"外交角力者"、"人权漠视者"和"资源掠夺者"的形象,但也肯定了中国的"普惠性发展"和提供的医疗援助。中国政府可以通过丰富援助手段,参与多边合作、谨慎处理"敏感事件"以及加强援助项目后续信息发布来更好地开展援非活动。之前的研究主要从国际关系或公共管理的角度研究中国对非援助的政策、机制。本文旨在明确中国援非活动的面临的具体舆论挑战,有助于找到中国援非破除舆论困境的方式,让中国援非的效益发挥到最大,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