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王珪(公元1019——1085),字玉禹,成都华阳人(今四川成都),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为官四十四年,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仕途顺畅,前后典内外制十八年,担任宰执十六年。王珪是神宗一朝担任宰执最长的官员,因其任宰执期间少有建树,被称为“三旨相公”,是北宋中后期值得被关注的人物。王珪出身的华阳王氏家族,世代为官,诗书传家、守望相助,有着良好的门风,王珪虽年少丧父,由其季父王罕教养,依然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珪(公元1019——1085),字玉禹,成都华阳人(今四川成都),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为官四十四年,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仕途顺畅,前后典内外制十八年,担任宰执十六年。王珪是神宗一朝担任宰执最长的官员,因其任宰执期间少有建树,被称为“三旨相公”,是北宋中后期值得被关注的人物。王珪出身的华阳王氏家族,世代为官,诗书传家、守望相助,有着良好的门风,王珪虽年少丧父,由其季父王罕教养,依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王珪天资聪颖,勤勉好学,二十四岁登科入仕,通判扬州,击退王伦等叛军,展现出色的吏治能力。后通过召试学士院进入馆阁,接待契丹使并出使契丹,镇定自若,维护了国家尊严与利益。皇祐四年(1052),进知制诰,后迁翰林学士,长期担任词臣,典内外制。其间,王珪四次参与贡举,草拟立太子诏,参与英宗朝“濮议”等礼法之争,尽职尽责,坚持原则,被同僚赞扬,深得皇帝器重。神宗一朝,王珪得到重用,先迁翰林学士承旨,后擢升为参知政事,再进中书门下平章事。王安石变法期间,王珪并未积极参与其中,独立于变法派与保守派之外。王安石罢相后,进位宰相,而这一时期的神宗政事多亲力亲为,又经过元丰改制,相权被进一步分割制衡,宰相王珪少有建树,基本上沦为奉旨办事的高级秘书,被称为“三旨相公”。神宗病重之际,王珪作为股肱之臣,辅助哲宗帝顺利即位,力保政权平稳过渡。王珪去世后,被卷入新旧党争,诬其在哲宗之立时有二心,被两次追贬。本论文较为翔实的对王珪的家族背景、为官历程以及所参加主要政治活动进行综合考证研究,尝试着分析王珪被称为“三旨相公”而又能够长居相位的背景与原因,力图对王珪进行较为客观的认识、评价,并希望通过王珪这一典型人物以反映北宋中后期的政治环境。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图书馆不可避免受到"数字化"浪潮冲击.本文通过分析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关系,论述了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的发展路向.
民和盆地是一个油、煤、气伴生的中薪生代陆相盆地,侏罗系地层层序自下而上划分为下侏罗统炭洞沟组(大西沟组)、中侏罗统窑街组、红沟组、上侏罗统享堂组。中侏罗世早、中期气候
青白瓷是一种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的瓷器品种。根据陶瓷考古发现与研究,一般认为青白瓷产生于五代至北宋早期,宋元时期形成以江西景德镇为中心的景德镇窑系。众所周知,浙江地区是青瓷的主要产区,但在这一地区也发现有相当数量的青白瓷,这些材料既包括来自外地窑场的输入产品,也有浙江本地生产的青白瓷器。本文在系统收集出土材料的基础上,以类型学分析为基础,对浙江出土青白瓷的分期与年代、窑口、瓷器流布、窑业技术等问
王安石是北宋政坛一枝独秀的明珠,他既是大学问家,又是大政治家,学贯百家,人品卓然。究其本质而言,其学术是服务于政治的。王安石精深的经学造诣和经世致用的政治思想,离不开其所处的家国环境。少时师从儒学,随父宦游见人间疾苦,使王安石立志以孟子为宗为民请命。颠簸不安的朝廷需要革新改命,兴盛繁荣的学术环境号召新鲜血液,王安石荆公新学应运而生。荆公新学自成体系,造诣精深,一统北宋经术,开开拓创新之学风,挟皇权
目的:初步探讨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RT-3PE)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患者左室容积及收缩功能的可行性。方法:RT-3PE分别测量20例正常人、16例扩张型心肌病和23例心肌梗死患者的
细粒度图像分类是图像分类的子任务,是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等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其目的是对同一物种的不同子类进行区分。不同于传统图像分类,同一物种的不同子类具有类间差异细微、类内差异较大的特点,使得细粒度图像分类任务更具挑战性。现在,人们对物种更精细分类的需求日益旺盛,但是普通人很难辨认出不同的子类,依赖领域专家不仅速度慢而且人力成本高,这促使了学术界对它的广泛研究,使得借助计算机视觉技术自动对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