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安全关乎民生,与经济进步以及社会稳定密切相关。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国家的高度关注,各地政府也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监管强度和管理力度。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将食品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通过“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来实现食品市场的长治久安。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在2016年发布了《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计划中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监管。诸多措施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效果的改善。但是,食品安全监管效率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而食品安全监管效率的高低极大地影响着食品安全监管的效果,因此,合理评价食品安全监管效率并据此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监管效果就显得迫切且重要。食品安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是政府监管的难点。尤其是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出,食品安全监管效率下降。京津冀三地由于地理位置相邻,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也相互影响,单独地区的监管高效并不能保证其整个食品市场的安全,最终的实现还需要通过京津冀整体的高效率监管来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京津冀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使得三地在提高监管效率方面可以相互参考借鉴,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而且现有关于食品安全监管效率的研究大都是从全国范围来进行考虑的,少有文章针对省份地区来研究。为适应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要求和趋势,本文最终选定以京津冀三地的食品安全监管效率为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按照理论--模型--实证这样的思路展开。首先介绍京津冀食品安全监管效率研究的理论分析基础,然后分别介绍了北京、天津、河北的三种监管模式,并且对京津冀食品安全监管的投入与效果做出比较分析。其次,对DEA方法进行探讨,构建选取了衡量食品安全监管效率的指标体系,并且考虑到数据的易获得性,先选取十一个投入与产出变量指标,然后通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分别根据原始数据计算出投入与产出的综合变量,使其降低监管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达到降维的目的,满足DEA模型的指标要求。将所得的综合变量结合DEA方法对京津冀的食品安全监管进行效率测算分析,并结合所总结的京津冀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与DEA模型计算结果来分析京津冀食品安全监管效率差异的影响因素,提出提高京津冀食品安全监管效率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