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人物画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绘画史上,“工笔”、“意笔”的术语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并且常以“工细”与“野逸”或“工整”与“简笔”来略加区分。通览中国绘画史上的工笔人物画作品,其中色彩和线条的运用考究成为这一绘画体系区别于“简笔”人物画的明显之处。工笔人物画通常是以线条的形式美或者色彩的视觉美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这两种媒介手段的运用,塑造一种或格调高古或富丽堂皇或清新雅致的艺术形式美。色彩是工笔人物画创作中极为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围古人就已经发现不同的色彩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是有明显差异的。原始人类用不同的色彩在彩陶上描绘出不同的动物形象,并且运用色彩表现不同的地理方位。具体到工笔人物画中,不同的色彩蕴含着不同时期的文化密码。魏晋时期的色彩观并不是非常突出,主要靠绢地的颜色来反衬人物形象的气质,这种形制正好反映了魏晋时期格调高古的审美思想,而庸代时期的人物画色彩艳丽,饱和度、明亮度都很高,这种艺术风格正是唐代上层军事贵欣的喜灯,具有装饰化的色彩审美享受趋势。线条是工笔人物画中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绘画是“线”的艺术,从早期的岩画、彩陶绘画到原始文字、甲骨文。都是由抽象的“线”组成的。文人画理论中一直强调“书法用笔”,其实强调的就是“线”的表现美感。而“骨法用笔”,“以形写神”等理论突出的正是线条在绘画中的特殊功用。在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史上,魏晋时期是线条艺术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工笔人物画主要是以线造型,通过线的力度美来传达出这个时代所崇尚的抽象的哲学思辩美。色彩的视觉美与线条的力度美其实仅算是工笔人物画中外在的形式美要素。一幅作品的真实本质是要在外在的形式美要素下掩盖深层的文化内涵,并且通过“有意味的形式”感染人、教育人,从而传递出传统文化的精神感召力。正如《画品》所占“千载寂寥,披图可鉴”,正是因为作品内部包含的文化基因,欣赏者才能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解读出不同时代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才能理解古人的审美价值导向和观念取舍。本篇文章由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在引言部分中,主要对这篇文章之所以选取“工笔人物画中的色彩语言和线条形式”作为研究课题的由来及背景做一番表述,论证选取色彩语言与线条形式这两者为研究突破口的合理性,从中寻找出工笔人物画中形式美与内容美和谐共处的连接点。正文部分由三个小章节组成。第一章节对工笔人物画中的色彩视觉美和线条形式美作一番简要介绍,以及两者在工笔人物画中的具体表现特征与存在形式;第二章节承接第一部分而来,主要概括中国审美思想发展过程提取出魏晋、唐宋、明清三个人物画发展历程中的代表性时期,提炼出三个时期由于不同的审美价值出现的力度美、视觉美、世俗美的审美风格差异;第三章属于新时期工笔人物画的发展,由于这一时期比较复杂,作者只是选取几个简单的例子论证工笔人物画在新时期依然在探索发展,具体结构主要是在色彩和线条表现上选取工笔重彩和浙派人物画作为立论点。第三部分属于结语,总结整篇文章,对工笔人物画有一个合理的认识,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工笔人物画的梳理,整理出这一绘画体系演变的核心要素所在。依据“笔墨随当代”的创新理念,合理看待新时期工笔人物画领域出现的工写结合的表现形式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