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群的高发疾病,而脑卒中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但往往在痴呆出现时才引起人们的重视。而目前我们对痴呆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提出的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所致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VCI不但包括VD,还包括没有达到痴呆标准但已有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其患病率高,有许多可干预的因素而具有相对可治性、可逆性,因而备受医学界关注。早期诊断及防治VCI可推迟或阻止痴呆的发生。早期诊断VCI需结合其临床、影像学表现等。脑梗死是常见的脑卒中类型,而目前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像学表现有不少研究,但尚无统一定论,还需更多的研究。 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磁共振表现特征,为VCI的早期诊断、早期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样本资料,所有入选者均行头颅磁共振检查,包括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并记录其人口学特征及相关临床资料,入院2周后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中文版对入选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根据结果分为两组,认知功能损害(VCI)组37例,认知功能正常(NoCI)组33例。对两组患者头颅磁共振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头颅MRI、DWI显示的梗死灶部位、侧别、数目及大小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探讨头颅MRI、DWI显示的脑白质疏松(LA)的程度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探讨头颅MRA显示的脑动脉硬化程度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 结果: 1.MoCA各项指标分析 VCI组患者MoCA总分低于NoCI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oCA各分项得分比较,VCI组患者视空间及执行功能、语言功能、抽象、延迟回忆得分低于NoCI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单因素分析显示 2.1.VCI组患者额叶、颞叶、基底节、丘脑梗死比例高于NoCI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VCI组患者左半球梗死比例高于NoCI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VCI组患者梗死灶数目≥2个比例高于NoCI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VCI组患者梗死灶≥2cm比例高于NoCI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5.VCI组患者2级、3级LA比例高于NoCI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6.VCI组患者重度脑动脉硬化比例高于NoCI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额叶、颞叶、丘脑、左半球梗死,≥2个梗死灶,伴2-3级LA是急性脑梗死患者VCI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1.急性脑梗死患者VCI的发生率高,主要表现为视空间及执行功能、抽象思维、语言功能、延迟回忆能力受损。 2.急性脑梗死患者VCI的发生与梗死灶部位、侧别、大小、数目相关。额叶、颞叶、丘脑、左半球梗死,≥2个梗死灶是急性脑梗死患者VCI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3.急性脑梗死患者VCI的发生与伴有LA程度相关,伴2-3级LA是急性脑梗死患者VCI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4.急性脑梗死患者VCI的发生与脑动脉硬化程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