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重视货币政策的作用,并于1996年在货币政策框架内正式引入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目标。然而,自从引入货币供给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来,我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实践表明,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供给量在指标可控性、可测性和与最终目标关联度上,与当初的预期相去甚远,货币供给量的目标值就几乎没有实现过(夏斌、廖强,2001)。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模型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派生机制和货币流量三个角度对我国货币供给量是否具有内生性进行了实证研究,证实了我国货币供给量的确是一个受宏观经济内部各因素影响的内生变量。并在货币内生理论的基础上,解释了我国货币内生性产生的原因:第一,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货币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交易和支付的工具,而成为了一种金融资产,因而货币供给过程受到因经济发展而产生的货币需求的影响从而产生了内生性;第二,中央银行必须承担维持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的职责,尤其是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使得信用货币的需求决定着信用货币的供给,央行调控货币供给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从而造成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第三,货币流通速度受宏观经济影响的内生性直接影响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本文建议建立货币供给的混合机制和培养货币供给的内生机制,并采取复合经济指标来克服我国货币供给量的内生性这一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