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芪红散是否可以影响PCI术后患者FKN的浓度,降低PCI术后患者心绞痛次数、减轻中医临床证候,探讨FKN在临床应用的价值以及益气活血法方药芪红散治疗PCI术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住院,西医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医诊断为胸痹,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并行PCI术的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斑等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红散。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比较90例患者血浆FKN的含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KN含量、心绞痛积分、以及中医临床证候总积分等情况。结果:90例入组患者PCI术后1天及术后1月血浆FKN含量,较入组时血浆FKN含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认为两组间术后1月患者血浆FKN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经芪红散治疗后效果优于对照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FKN水平与独立患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以及二者均患有的疾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FKN水平与冠状脉动病变支数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两组患者心绞痛积分的比较,认为各组间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证“胸闷、胸痛”及次证“心悸、气短、疲乏、自汗”症状评分比较,认为观察组胸闷、气短、乏力、自汗4项中医症状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差值,认为两组间治疗前后差值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介入治疗后FKN水平呈下降趋势。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FKN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的狭窄程度相关。芪红散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气虚血瘀证PCI术后患者疗效显著,可以通过趋化因子FKN指标的下降,达到减轻炎症的目标,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