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km/h货车制动盘热-应力及强度分析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铁路货物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速和重载已成为铁路货物运输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列车载重和速度的提高对列车制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制动系统的性能遇到新的挑战,传统的闸瓦制动已经不能满足制动要求。由于盘形制动功率大、摩擦系数稳定,同时还可减小车轮踏面磨耗,一般在速度高于120km、h的列车上普遍采用盘形制动。在常规制动和紧急制动过程中,制动盘作为摩擦副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紧急制动时,制动盘需承受巨大的热负荷,热量在短时间内无法扩散出去,导致制动盘表面温度很高,由此产生的热应力是制动盘失效的主要原因,因此分析制动过程中制动盘的温度场、应力场、静强度及疲劳强度,对于制动盘的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0.0,对160km、h的快速货车的轴盘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制动盘的结构特点建立合理的三维模型,充分考虑各种载荷的施加方式,采用能量折算法确定了摩擦面上的热流密度,通过传热学原理确定了对流换热系数的加载方式,采用热-应力顺序耦合方法计算制动盘在一次紧急制动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并进行了静强度和疲劳强度校核。本文主要工作包括:(1)根据160km、h货车的计算参数,在考虑制动时的粘着限制及基本阻力的基础上,对轴重18t,编组24辆的货物列车进行了紧急制动计算。为制动盘热-应力场分析提供必要的边界条件。(2)确定了制动盘的结构参数及材料的热学性能参数,并根据热分析理论计算得到制动盘的边界条件。(3)确定了ANSYS中热载荷的施加方式,对制动盘的温度场进行仿真分析,并在确定制动盘边界条件及机械载荷后,将得到的温度场结果以多载荷步的方式施加到结构分析中,采用热-应力顺序耦合方法对制动盘进行一次紧急制动过程的应力场分析,重点讨论了制动盘盘体各部分的径向应力和周向应力随时间变化的历程。计算结果表明,制动盘在紧急制动过程中要承受压应力和拉应力组成的疲劳应力的循环作用。(4)在满足静强度的基础上,对制动盘三个应力较高部位进行疲劳强度评定,结果表明,所选节点的应力幅和平均应力均落在Haigh图形式的修正Goodman疲劳曲线界限内,其疲劳强度满足要求,制动盘高应力部位不会产生疲劳裂纹。
其他文献
服装CAD二维至三维的转换研究,是服装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和难点。一旦实现在电脑上进行三维效果显示的产品化技术,将彻底改变目前服装生产中必须将服装缝制后才能观察其效果的
本文首先提出有轨电车风道中存在的静压不平衡导致送风量不均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根据某低地板有轨电车总体参数,设计有轨电车风道结构并达到均匀送风的效果.最后,根据设计
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精密位移平台在现代尖端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内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直接影响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水平、精密测量水平的关键环节。近些年,精密加工技
为探讨温肾醒脑方(WXD)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对Nrf2-ARE信号通路的影响,将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脑复康
转向系统是汽车最关键的系统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汽车的操纵性能和安全性能。电动液压助力转向(EHPS)系统不仅能改善驾驶者的转向手感,减轻驾驶者的体力消耗,还可以提高汽
足式机器人相比轮式和履带式机器人,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而四足机器人相比双足机器人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较强的承载能力,同时比六足、八足步行机器人结构简单,因此,四足机器人
产品设计是产品开发的关键环节,当今市场越来越追求短的交货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成为占据市场主动性的关键。产品设计过程中,一半以上都是利用已有设计知识,因此知识重用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意义重大。然而,目前设计知识重用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设计知识的表示和建模等方面,对知识本身的重用研究较少。本文提出了大规模定制环境下基于知识规划的设计知识重用思想,研究了面向产品设计的知识规划系统,建立了知识规划的综合模型,
真空辅助成型工艺(VARTM—Vacuum Assisted Resin TransferMolding)是一种新型的低成本的复合材料大型制件的成型技术,在军民两方面应用均比较多。在VARTM生产大型制件工艺中
随着风电场建设数量日益增多,风力发电机组的维护成本越来越受到关注,风力发电机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及失效分析系统的应用能够较明显地减少机组维护成本,增加风电场效益。本文以风力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利用风力发电机组振动和载荷监测数据来对机组进行健康性评价,分析机组的故障失效部位、判断失效程度及关键部件失效时间,为开发风力发电机组预知维护系统提供关键技术。研究了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的结构,应用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