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教育部严格控制小学生的在校时间以来,小学生下午三点半至四点半的放学时间与父母五点半至六点半的下班时间差成为困扰学校和家长的“三点半问题”。2017年2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我国课后服务的进展,规范课后服务管理。2018 年 3 月“两会”召开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部长通道”回应了“三点半问题”,小学生课后服务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虽然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采取了一些应对策略和办法,使这一难题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解决这一难题的实际进程还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在课后服务和课后服务管理中也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武汉市是全国率先开展小学生课后服务的地区之一,武汉市中心城区在课后服务管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与出现的问题对我国课后服务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本研究以协同治理理论为基础,以武汉市中心城区小学生课后服务为研究对象,以课后服务管理为切入点,在运用文献法梳理我国地方课后服务政策本文的同时,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武汉市中心城区小学生课后服务管理现状,总结武汉市中心城区小学生课后服务管理经验,发现问题及原因,最后探讨武汉市中心城区小学生课后服务管理的改进建议。
通过调查武汉市中心城区小学生课后服务管理现状,发现武汉市中心城区小学生课后服务管理现状总体较好,课后服务基本涵盖所有学生,较好地贯彻学生家长自愿原则;课后服务管理规定包含面广,管理办法具体、操作性强;课后服务内容丰富,能适应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与要求;课后服务收费低廉,保证在所有家庭的可承受范围之内;课后服务时间灵活,能与家长下班时间较好地衔接。同时也存在课后服务主体单一,增加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课后服务固定经费不足,挤占学校公用经费;课后服务教师补贴少,激励作用不明显;课后服务缺少家校互联,家长的参与不够等问题。究其原因,课后服务性质不明确是课后服务管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义务教育学校责任被放大是课后服务管理问题产生的诱因。改进武汉市中心城区小学生课后服务管理可从主体与对象管理、制度建设、内容与形式管理、经费与时间管理、质量管理五大要素着手。即通过鼓励多主体参与,形成课后服务工作合力;明确准公共产品属性,健全课后服务制度;深掘内容与形式,发挥课后服务的育人功能;合理分摊课后服务成本,维护教师获取报酬权;确定管理标准,坚持动态评估,保证课后服务质量等具体措施改进武汉市中心城区小学生课后服务管理,有效解决“三点半问题”,实现课后服务的发展目标。
武汉市是全国率先开展小学生课后服务的地区之一,武汉市中心城区在课后服务管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与出现的问题对我国课后服务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本研究以协同治理理论为基础,以武汉市中心城区小学生课后服务为研究对象,以课后服务管理为切入点,在运用文献法梳理我国地方课后服务政策本文的同时,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武汉市中心城区小学生课后服务管理现状,总结武汉市中心城区小学生课后服务管理经验,发现问题及原因,最后探讨武汉市中心城区小学生课后服务管理的改进建议。
通过调查武汉市中心城区小学生课后服务管理现状,发现武汉市中心城区小学生课后服务管理现状总体较好,课后服务基本涵盖所有学生,较好地贯彻学生家长自愿原则;课后服务管理规定包含面广,管理办法具体、操作性强;课后服务内容丰富,能适应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与要求;课后服务收费低廉,保证在所有家庭的可承受范围之内;课后服务时间灵活,能与家长下班时间较好地衔接。同时也存在课后服务主体单一,增加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课后服务固定经费不足,挤占学校公用经费;课后服务教师补贴少,激励作用不明显;课后服务缺少家校互联,家长的参与不够等问题。究其原因,课后服务性质不明确是课后服务管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义务教育学校责任被放大是课后服务管理问题产生的诱因。改进武汉市中心城区小学生课后服务管理可从主体与对象管理、制度建设、内容与形式管理、经费与时间管理、质量管理五大要素着手。即通过鼓励多主体参与,形成课后服务工作合力;明确准公共产品属性,健全课后服务制度;深掘内容与形式,发挥课后服务的育人功能;合理分摊课后服务成本,维护教师获取报酬权;确定管理标准,坚持动态评估,保证课后服务质量等具体措施改进武汉市中心城区小学生课后服务管理,有效解决“三点半问题”,实现课后服务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