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中心城区小学生课后服务管理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w1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教育部严格控制小学生的在校时间以来,小学生下午三点半至四点半的放学时间与父母五点半至六点半的下班时间差成为困扰学校和家长的“三点半问题”。2017年2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我国课后服务的进展,规范课后服务管理。2018 年 3 月“两会”召开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部长通道”回应了“三点半问题”,小学生课后服务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虽然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采取了一些应对策略和办法,使这一难题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解决这一难题的实际进程还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在课后服务和课后服务管理中也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武汉市是全国率先开展小学生课后服务的地区之一,武汉市中心城区在课后服务管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与出现的问题对我国课后服务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本研究以协同治理理论为基础,以武汉市中心城区小学生课后服务为研究对象,以课后服务管理为切入点,在运用文献法梳理我国地方课后服务政策本文的同时,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武汉市中心城区小学生课后服务管理现状,总结武汉市中心城区小学生课后服务管理经验,发现问题及原因,最后探讨武汉市中心城区小学生课后服务管理的改进建议。
  通过调查武汉市中心城区小学生课后服务管理现状,发现武汉市中心城区小学生课后服务管理现状总体较好,课后服务基本涵盖所有学生,较好地贯彻学生家长自愿原则;课后服务管理规定包含面广,管理办法具体、操作性强;课后服务内容丰富,能适应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与要求;课后服务收费低廉,保证在所有家庭的可承受范围之内;课后服务时间灵活,能与家长下班时间较好地衔接。同时也存在课后服务主体单一,增加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课后服务固定经费不足,挤占学校公用经费;课后服务教师补贴少,激励作用不明显;课后服务缺少家校互联,家长的参与不够等问题。究其原因,课后服务性质不明确是课后服务管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义务教育学校责任被放大是课后服务管理问题产生的诱因。改进武汉市中心城区小学生课后服务管理可从主体与对象管理、制度建设、内容与形式管理、经费与时间管理、质量管理五大要素着手。即通过鼓励多主体参与,形成课后服务工作合力;明确准公共产品属性,健全课后服务制度;深掘内容与形式,发挥课后服务的育人功能;合理分摊课后服务成本,维护教师获取报酬权;确定管理标准,坚持动态评估,保证课后服务质量等具体措施改进武汉市中心城区小学生课后服务管理,有效解决“三点半问题”,实现课后服务的发展目标。
其他文献
贫穷是全球性问题,它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要经历反贫困这一艰辛的过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并且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贫困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农村女性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农村女性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截至2016年,据统计我国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女性人口的贫困发生率为9.8%,比男性高0.4个
学位
残疾人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由于其自身的缺陷,残疾人在社会上是特殊的弱势群体。作为其中群体的儿童,残疾儿童处于更为弱势的地位。残疾儿童作为弱势群体要融入社会,需要接受更好的教育。保障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使残疾儿童接受适性教育,也是我国对于残疾儿童教育福利的长期追求。  本文通过选取安徽省残疾儿童教育福利供给为切入点,
学位
乡村聚落作为地理领域最为普遍的表现形态,是农村环境与文化信息的载体,人地关系的核心,而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及形态特征可以深刻反映区域乡村聚落选址建设的区位倾向以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对其的综合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开展的背景下,无论是分析区域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及形态特征演化趋势,还是厘清乡村聚落空间特征的影响因素,亦或是针对性地选择适合于乡村聚落发育趋势的空间优化方法,都需要对区域乡村聚落分布及
学位
草原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其总面积大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20%。我国草原面积将近4亿公顷,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0%以上。草原资源是陆地绿色植物资源中面积最大的再生性自然资源,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产品与服务功能,例如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维持并促进物种多样性,丰富野生动植物的天然保护屏障等。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草地退化情况已
学位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高新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产业融合现象越来越明显,传统产业不断融逐渐合成为新型产业,对现代产业格局与经济发展影响深刻。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在现代化过程中向第二、第三产业渗透融合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近年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重点,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逐年增加,农业旅游应运而生,农业园区作为农业旅游的
学位
土地作为人类生存发展和生产活动的源泉与依托,在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土地质量在生态系统范围内,维持着生物的生产力、促进动植物及人类健康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2008-06号文件《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技术要求(施行)》指出,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以量化土地质量,实行动态管理,为土地管理和规划提供地球化学依据,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服务。其中土壤 pH 值、土壤有机碳、氮、
学位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农业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业部门,出现了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的现象,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及保护造成了影响,最直接的影响是由于农业劳动力不足导致大量耕地撂荒或者土地利用粗放化,这对耕地保护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是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严峻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它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关系着农村的社会和谐安定和我国的粮食安全,影
高速推进的城市化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与收入水平,但也引发了交通拥堵等一系列城市问题。作为解决“城市病”的重要手段,发源于西方的多中心规划策略被我国大中型城市广泛采纳。多中心结构演变是否达到规划预期、能否通过有效途径识别多中心的结构与功能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成为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目前,我国多中心研究主要集中在东部及沿海地区的平原城市,而对于西部地区关注较低。
学位
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这里所言的贫困主要指物质生活的相对匮乏,而造成贫困的原因可能是多种的,如疾病、个人就业能力不足、分配机制不公平、生产力不发达等等。习总书记于二零一五年七月在吉林省进行调研时强调,解决好民生问题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吉林省白城市的农村贫困问题长期阻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要解决好农业经济发展受阻碍这一民生问题,就要寻求有效的精准扶贫对策以加快发展
学位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征用。因此导致了失地农民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土地保障了农民的基本生活,是他们获得经济来源的主要方式。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基本的经济来源,而且由于失地农民自身素质偏低,劳动技能水平不高,不能较快适应非农业领域的工作等因素,从而陷入就业难的困境,导致部分失地农民得不到基本的社会生活保障。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失地农民的数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