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染”校本课程培养初中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fa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扎染艺术及其传统服装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工艺美术门类,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曾经在祖国的大地上广为流传。但是笔者通过文献、网络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经分析提出了问题:如今由于科技高度发展,历史上的战争,西方服饰文化的影响等,造成扎染及其传统服饰后继乏人,这个行业濒临失传的危险,导致扎染的教育教学严重缺失,尤其在新课改之前中小学美术课中几乎是空白,无法就此对学生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喜的是,现今国家教育部非常重视培养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笔者早就积极响应,开发了扎染及其服装的校本课程,引导初中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培养他们多方面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为此,笔者一连开展了三轮主题性教学实验,包括《扎染》,《时装设计》,《汉服设计》,步步深入,环环相扣,每个案例都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评价,《时装设计》和《汉服设计》还分为布贴服装效果图(平面)、布娃娃服装制作(立体)、扎染服装秀(动态)三部分,让学生在“做中学”,学的有趣有成效。笔者从三轮教学实验中充分挖掘出很多可用于教育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诸如: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学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悠久历史,产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态度;培养学生喜爱扎染及传统服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赞叹创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染技法的勤劳智慧古代人民;连西方时装大师也推出中华优秀传统服饰文化的时装新品,我们引以为自豪;扎染服装秀三个主题是“中国红、丝绸之路、中华茶文化”,伴以民间丝竹音乐,向全校师生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饰,是我们汉族人的骄傲;??等等。在教学实验中,笔者充分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基本技能的学习。三轮教学实验还论证了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用单元化研究性学习方式,再辅以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和小组研究教学模式来继承学习扎染及其服装课程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自数学文化的研究在我国逐渐兴起以来,数学文化的教育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各年级的数学教材也在不断尝试将数学文化融入其中。在数学教育改革
根据接触问题的有限元二次规划解法,采用了子结构技术,建立电力机车传动齿轮系统的三维有摩擦接触分析有限元模型,对包括主,从动齿轮和轴在内的整体模型进行计算,定量分析了影响强
本文是对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进行应用的实证研究。关于任务型教学法,虽然已经有很多语言学家和研究者对其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但是针对初中生英语口语教学
摘要:在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变频调速技术应用普遍,使电气设备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实施效果非常好。文中主要分析电气自动化控制过程中变频调速技术的合理应用,并且也在此基础基础上提出下文内容,希望能够给予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变频调速;技术;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M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487(2019)03-0036-02
程式化是北方古老萨满艺术中一个重要的造型特征。在各种萨满造型艺术中,不论是哪一门类、运用的是哪一种材料,其造型都具有一定的程式化特征。萨满教造型艺术,可以说是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