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言语工作记忆对句法歧义消解的影响,是语言理解研究的核心问题。对于其认知机制,目前仍存在争论。主要观点包括激活假说和抑制假说。激活假说认为高广度个体能同时维持多种结构或意义,低广度个体只能维持一种结构或意义。抑制假说则认为高广度个体能有效抑制不恰当或不偏好的结构或意义,而低广度个体则不能有效抑制。两种理论从不同方面对工作记忆影响句法歧义消解的机制进行了探讨。本研究考察了工作记忆如何影响句法歧义消解(实验一)和如何调整解歧之后的句法表征状态(实验二),从而进一步揭示工作记忆制约句法歧义消解的认知。实验一使用了移动窗口阅读技术,实验材料为包含主语/宾语暂时歧义的汉语句子(如“门框/前天中午/邓建平/仔细/测量/客厅/之前/已经/漆好了。”)。实验中句法歧义按照句首名词作主语的结构消解歧义,同时操纵了从句动词对句首名词的选择性限制。实验考察被试在歧义区和解歧区上对不恰当分析,即OSV(宾语-主语-动词)结构的加工。结果发现,高广度被试在歧义区和解歧区上没有维持OSV结构,而低广度被试个体维持了OSV结构。这说明高广度被试有效地抑制了OSV结构,低广度被试则不能有效地抑制。实验结果高广度被试的抑制能力更强。实验二使用理解-理解句法启动范式和移动窗口阅读技术。实验材料为包含述宾/偏正暂时歧义的汉语句子(如“讥笑/馆长/的/养女/表达了/歉意。”)。其中启动句的句法歧义按照偏正结构消解,目标句的句法歧义按照述宾结构消解。通过分析目标句上的句法启动效应,考察被试在启动句解歧之后对不恰当分析表征状态的维持情况。结果发现,当启动句使用均衡型歧义短语时,高广度被试在目标句上出现了负启动效应。这说明均衡条件下述宾结构在启动句解歧之后受到了抑制,高广度被试能够维持这种抑制表征较长时间。低广度被试没有表现出任何句法启动效应,表明其对不恰当分析在解歧之后的表征状态维持较弱。该结果说明,高广度被试不仅在抑制能力上强于低广度被试,在维持能力上也强于低广度被试。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在句法歧义加工中,高广度被试表现出更强的抑制能力和维持能力,其对工作记忆资源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同时,不恰当分析被抑制的程度与其最初的偏好程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