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从“学会知识”上升到“学会学习”成为了所有老师面临的问题。随着教学观念、教师观念和学生观的不断转变,教学回归到了其原点——对话。对话教学是一种存在于课堂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更能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且是一种课堂群体对话的活动。但是目前对话教学在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鉴于对话的进行依赖于群体的存在,本文拟从群体动力学的角度对深度对话教学的实践策略进行研究。本文安排了五个章节,在群体动力学视角下对深度对话教学的实践策略进行研究。第一章主要对群体动力学的本质、内涵、特征等进行研究,并将对话教学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寻找研究的突破点。第二章在对话教学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对话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三章对群体动力学的研究进行整理,主要讲述群体动力学的源起、内涵和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揭示群体动力学的教育观点。第四章在群体动力学视角下,分析深度对话教学的基本要素,探究深度对话教学的生成性学习过程,进而提出群体动力学视角下深度对话教学的基本思路。第五章基于对群体动力学和深度对话教学的研究,尝试性地提出群体动力学视角下深度对话教学的实践策略。本文认为,课堂实施的对话教学往往因为教师和学生对对话教学本质的认识不到位,使对话教学无法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彼此的交流间达到知识的建构和情感的提升。对话教学存在于民主的课堂上,存在于充满差异性的学生群体中。对话教学需要对话双方拥有对话的意识,在有技巧的交往中实现学生知识体系的动态生成。教师在组织课堂对话教学时,应当注意使用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对话教学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