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际生产中仅约20%-30%的投喂蛋白质被转化成鱼获物,大部分不能被利用而存在于养殖水体中。研究者根据异养细菌生长代谢需求特征,提出应将养殖水体中的C/N提高到10以上,以促进养殖水体中异养细菌同化氨氮而优势生长形成微生物絮凝体(Biofloc),以控制养殖水体中氨氮积累。常规的生物絮凝养殖方式是在养殖池(槽)中直接培养生物絮凝体,可称为原位生物絮凝,由于系统稳定性不好控制,在生产规模的应用比较少。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异位生物絮凝养殖方式,重点解决罗非鱼生物絮凝养殖过程的稳定性、可控性,减少对养殖对象的干扰,为扩大养殖对象的范围,增加生物絮凝养殖的应用面提供可能。实验设计了原位组作为对照组,异位组作为实验组,将实验组按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分为异位组2h组,4h组,6h组,实验内容分为以下三部分:1、异位式生物絮凝系统养殖吉富罗非鱼水质及絮体研究原位组和异位各组的三态氮及总氮变化趋势大体一致。第33天时原位组和异位各组中的氨氮浓度都达到峰值,分别达到11.85±2.20 mg/L、8.02±5.64 mg/L、9.78±4.12 mg/L、8.31±2.42 mg/L。在56天之后氨氮浓度基本稳定在3 mg/L以下。亚硝氮浓度在37天时达到峰值,分别达到12.33±1.85 mg/L、8.43±4.82 mg/L、5.38±5.95 mg/L、6.98±4.58 mg/L。在53天之后亚硝氮浓度基本稳定在2 mg/L以下。本实验投喂了粗蛋白含量40%的饲料。第30天的絮体粗蛋白含量达到30%,第60天时达到40%,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絮体粗蛋白含量不断增长,末期粗蛋白含量分别为36.56±1.01%、41.69±3.83%、42.58±1.30%、38.10±1.27%。各组絮体第60天时粗脂肪含量较第30天有所增长,实验末期原位组和异位组絮体的粗脂肪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整个实验过程中,各组絮体的粗灰分含量都在不断的增长。实验末期,分别达到31.01±0.11%、29.47±0.68%、25.27±0.15%、26.17±0.25%。2、异位式生物絮凝系统养殖吉富罗非鱼生长状况及氮素平衡研究异位各组的终末平均体重大于原位组,各组实验鱼的终末体重大小和终末养殖密度分别是异位4h组>异位6h组>异位2h组>原位组。其中异位组4h组养殖密度达到37.99±2.34 kg/m3。各组的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在实验末期异位组的肥满度高于原位组。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原位组的肌肉粗蛋白含量较异位各组含量要高,和全鱼粗蛋白含量表现一致。各组鱼体终末的氮素分别为4801.01±119.33 g、4878.90±337.68 g、5450.17±334.99 g、5147.08±235.62 g,占总氮素59.87±1.49%、61.10±4.32%、67.64±4.16%、64.17±2.94%。3、异位式生物絮凝系统养殖吉富罗非鱼消化免疫研究原位组和异位各组鱼体的胃蛋白酶的活力变化趋势相同均是在前90天下降,在第120天时有所上升,实验末各组胃蛋白酶活力均要小于初始活力。原位组和异位各组胃脂肪酶和肠脂肪酶活力都呈现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第60天时活力达到最高。原位组和异位各组AKP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在下降,缓慢下降至24.67±3.06 IU/L、20.67±3.79 IU/L、23.67±5.13 IU/L和25.00±8.54 IU/L。其中异位各组谷草转氨酶AST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在下降,下降至14.67±4.51IU/L、16.67±0.58 IU/L和12.67±0.58 IU/L。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表现一样,一直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