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与大肠癌预后的关系。 方法:1995.12—1999.10间,山东省莒县医院普外科参加了全国大肠癌门静脉插管5-FU化疗预防肝转移的协作研究,搜集其中80例资料完整的大肠癌手术标本,采用PV-9000免疫组化检测技术,检测80例大肠癌、25例癌旁组织及25例正常大肠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 结果:正常大肠组织及空白和替代对照切片中未见免疫反应阳性信号。VEGF染色见于癌细胞浆及细胞膜,少量癌旁上皮及临近的血管内皮细胞也可见阳性表达,呈均匀的棕黄色颗粒。VEGF阳性的肿瘤细胞分布不均,肿瘤细胞浸润区域着色程度较强。80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者53例,阳性率为66.25%。25例癌旁粘膜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者4例,阳性率为16%,大肠癌组织与癌旁粘膜组织VEGF表达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较正常大肠组织及癌旁组织为高(P<0.05),但后两者之间无差异(P<0.05)。大肠癌组织中MVD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MVD值最高39,最低6,平均19.23±1.11,中位数为27。MVD与大肠癌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且浸润越深,MVD值越高。在DukesC期肿瘤中MVD表达率比A+B期升高(P<0.05)。MVD值在有淋巴结转移者(29.88±5.64)中较无淋巴结转移者(13.85±7.38)明显升高(P<0.05)。VEGF表达阳性的大肠癌病人的MVD值明显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9.57±3.68 vs 21.82±6.24,P<0.05),VEGF表达和MVD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r=0.767,P<0.01),大肠癌的5年生存率随着VEGF表达的加强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