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废弃煤矸山开展复垦治理对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必要而迫切。我国北方地区煤矸山治理方式主要是“推平覆土”(“推平压实—覆土造地—植被绿化”),但该方法所形成的“重构土壤”养分匮乏是植被恢复工作的首要障碍。土壤有机碳(TOC)在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中有重要作用,而且会影响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是植物养分的直接来源,它既能反映有机碳的转化速率和质量变化,也可灵敏的反映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可作为土壤养分变化和潜在生产力的早期指标。因此,分析复垦煤矸山重构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对于揭示土壤养分变化、指导复垦地田间管理和实现矿区复垦地可持续性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山西省对早期形成的煤石山采用“推平覆土”的方式进行了大规模治理并初见成效。本文选取山西省霍煤集团曹村煤矸山复垦后5年、7年、9年的果园以及复垦9年后的林、草地,分析不同复垦年限果园和不同类型植被复垦林、草地土壤总有机碳(TOC)、可溶性有机碳(DOC)、水溶性有机碳(WSOC)、微生物量碳(MBC)、轻组有机碳(LFOC)和重组有机碳(HFOC)的差异以及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从三种复垦年限果园(R-5a、R-7a和R-9a)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来看,在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黏粒含量、p H值和全钾含量随复垦年限增加呈增加趋势,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呈减小趋势,全磷表现为先减后增,碱解氮、速效磷含量为先增后减趋势;在20-40cm土层,黏粒含量、p H值呈增加趋势,除全钾外,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从两种类型植被复垦地(GR-9a和SR-9a)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来看,在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表现为SR-9a>GR-9a,p H值、黏粒含量、全磷、全钾和有效磷含量表现为GR-9a>SR-9a;在20-40cm土层,土壤含水量、p H值、黏粒含量、全磷和有效磷含量表现为GR-9a>SR-9a,全氮含量为SR-9a>GR-9a,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显著。(2)从三种年限复垦果园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差异来看,随复垦年限增加,TOC、LFOC和HFOC含量表现为先增后减,DOC为递增,MBC为先减后增,并且LFOC/TOC呈增加趋势,HFOC/TOC呈减少趋势,表明复垦土壤活性态有机碳数量增加,稳定态有机碳数量减少。从两种类型植被复垦地土壤有机碳及组分含量差异来看,TOC含量在0-20cm和20-40cm土层均表现为GR-9a>SR-9a,0-20cm土层中,除LFOC其余均表现为GR-9a>SR-9a,20-40cm土层MBC和HFOC含量表现为GR-9a>SR-9a,LFOC表现为SR-9a>GR-9a,并且LFOC/TOC在2个土层均表现为SR-9a>GR-9a,HFOC/TOC表现为GR-9a>SR-9a,总体来看,表明9年后复垦林地土壤有机碳的活性高于复垦草地。(3)从三种年限复垦果园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来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与TN、TP、AN、黏粒含量、C/N、p H值和SWC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TN、TP和p H值为关键因子,TN、TP、AN、C/N和黏粒含量与有机碳及其组分呈正相关关系,SWC和p H值与其呈负相关关系。从两种类型植被复垦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来看,TN、TP、AN、p H值、C/N和黏粒含量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影响最大,影响最大的是TN、AN、p H值和黏粒含量。其中TN、TP、AN、C/N和黏粒含量与有机碳及其组分呈正相关关系,p H值与其呈负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