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世价值的幸福包罗万象,但和谐婚姻关系带来的幸福始终被看作为家庭和社会个体的幸福的基础条件。糟糕的婚姻不仅可能带来家庭的不幸,还会导致个体幸福感的大大降低。这是由于作为个体活动的婚姻的缔结不仅是社会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还是组建社会基本设置中的重要环节。社会的复制与再生产正是借由夫妻双方婚姻关系的缔结,将男性和女性相互匹配来得以完整的。婚姻既在社会秩序的维稳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又对处于婚姻关系中的男性和女性提升与改变幸福感影响斐然。在人类长期的婚姻生活中,婚配模式对婚后生活质量具有深刻而长期的影响。夫妻双方在缔结婚姻关系伊始,就形成了静态而固定的婚配模式,开始朝暮相处的夫妻生活。婚配模式是婚姻正常运行的基础和载体,婚配模式的不同类型会对婚姻生活中的幸福感有不同的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夫妻双方在婚配模式上的选择对其幸福感的影响,并试图检验这种影响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在文献梳理过程中发现,研究者对某一特定人群或特定指标的婚配模式的研究较多,就婚配模式和幸福感两者的关系而言,现有的研究也多是着眼于同一质型婚配模式或某一指标婚配模式,而对不同质型婚配模式对幸福感的影响缺少综合分析和比较,因此,本文试图从收入和教育两个维度来研究婚配模式,综合考察婚姻市场的匹配模式,再经过对心理学领域的幸福感概念解释的梳理基础上,选择本研究的幸福感测量指标,细化分析不同婚配模式对夫妻双方幸福感的不同表现。根据研究目的,本研究利用stata软件建立oprobit模型从婚配模式的角度来对夫妻双方的幸福感进行解读。
本文主要从六个章节来展开研究,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理论模型、数据来源与变量测量、研究结果和结论与建议。第一章论述题目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介绍文章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第二章界定核心概念,并对国内外关于婚配模式和幸福感的研究进行梳理,并对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总结,第三章对有关婚配模式和幸福感的主要理论成果进行梳理,构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第四章主要涉及数据来源,主要变量说明和所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五章对婚姻市场的匹配模式进行描述,建立oprobit模型以分析婚配模式对夫妻双方幸福感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从性别的角度来看,不同性别是否有不同的表现?从城乡的角度来看,同性别的幸福感是否具有不同的表现。第六章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总结本研究的结论,提出合理建议,指出本文的研究不足之处。
本文主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大多数人会选择条件与自己基本一致的配偶,所以同质婚在样本的婚配选择结果中占到了一半以上,但是男女在对向上婚和向下婚选择中存在明显差异:男性选择向上婚的比例远远低于女性;在向下婚中,男性比例又比女性要高。第二,将婚姻市场的匹配结果与幸福感结合在一起发现,向上婚相比于同质婚能够显著提高夫妻双方的幸福感。第三,男女在不同的婚配模式下所感知的幸福感差异为:相比于同质婚,女性在向上婚的情况下能够显著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对男性而言,与同质婚相比,不论是向上婚还是向下婚,对幸福感的影响都不显著。第四,在农村样本中,向上婚对女性幸福感的影响显著,但是在城镇女性样本中,这种影响并不显著:城镇男性向上婚会降低自己的幸福感,但是在农村男性样本中,这种影响并不显著。
上述结论带来的政策启示主要在于:首先,发展教育,提升男女的受教育程度,增强社会性别平等化观念。发展教育是增强社会性别平等化观念的根本途径。一方面,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会有效改善其家庭经济地位,使女性在家庭中拥有更多的权力,从而推动家庭中的性别平等化。另一方面,男性教育程度的提升,会促进“男性本位”传统家庭观念的改变,从而使男性在婚姻生活中更尊重女性,也增加了男性对婚姻包容度,提升夫妻间生活的婚姻质量。另外,社会还应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氛围,减少歧视,而政府应该在此起到先锋引领作用。
本文旨在分析夫妻双方在婚配模式上的选择对其幸福感的影响,并试图检验这种影响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在文献梳理过程中发现,研究者对某一特定人群或特定指标的婚配模式的研究较多,就婚配模式和幸福感两者的关系而言,现有的研究也多是着眼于同一质型婚配模式或某一指标婚配模式,而对不同质型婚配模式对幸福感的影响缺少综合分析和比较,因此,本文试图从收入和教育两个维度来研究婚配模式,综合考察婚姻市场的匹配模式,再经过对心理学领域的幸福感概念解释的梳理基础上,选择本研究的幸福感测量指标,细化分析不同婚配模式对夫妻双方幸福感的不同表现。根据研究目的,本研究利用stata软件建立oprobit模型从婚配模式的角度来对夫妻双方的幸福感进行解读。
本文主要从六个章节来展开研究,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理论模型、数据来源与变量测量、研究结果和结论与建议。第一章论述题目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介绍文章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第二章界定核心概念,并对国内外关于婚配模式和幸福感的研究进行梳理,并对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总结,第三章对有关婚配模式和幸福感的主要理论成果进行梳理,构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第四章主要涉及数据来源,主要变量说明和所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五章对婚姻市场的匹配模式进行描述,建立oprobit模型以分析婚配模式对夫妻双方幸福感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从性别的角度来看,不同性别是否有不同的表现?从城乡的角度来看,同性别的幸福感是否具有不同的表现。第六章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总结本研究的结论,提出合理建议,指出本文的研究不足之处。
本文主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大多数人会选择条件与自己基本一致的配偶,所以同质婚在样本的婚配选择结果中占到了一半以上,但是男女在对向上婚和向下婚选择中存在明显差异:男性选择向上婚的比例远远低于女性;在向下婚中,男性比例又比女性要高。第二,将婚姻市场的匹配结果与幸福感结合在一起发现,向上婚相比于同质婚能够显著提高夫妻双方的幸福感。第三,男女在不同的婚配模式下所感知的幸福感差异为:相比于同质婚,女性在向上婚的情况下能够显著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对男性而言,与同质婚相比,不论是向上婚还是向下婚,对幸福感的影响都不显著。第四,在农村样本中,向上婚对女性幸福感的影响显著,但是在城镇女性样本中,这种影响并不显著:城镇男性向上婚会降低自己的幸福感,但是在农村男性样本中,这种影响并不显著。
上述结论带来的政策启示主要在于:首先,发展教育,提升男女的受教育程度,增强社会性别平等化观念。发展教育是增强社会性别平等化观念的根本途径。一方面,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会有效改善其家庭经济地位,使女性在家庭中拥有更多的权力,从而推动家庭中的性别平等化。另一方面,男性教育程度的提升,会促进“男性本位”传统家庭观念的改变,从而使男性在婚姻生活中更尊重女性,也增加了男性对婚姻包容度,提升夫妻间生活的婚姻质量。另外,社会还应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氛围,减少歧视,而政府应该在此起到先锋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