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眼局限性视网膜转位术的实验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chi7m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局限性视网膜转位术的动物模型,观察手术效果,并对转位区视网膜的结构改变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方法:35只健康有色成年兔,5只(10眼)作为正常对照,剩余30只兔为实验组,右眼建立巩膜板层切除并纵行内折叠式的视网膜转位模型,左眼作为单纯医源性视网膜脱离后复位的对照组。术后分别于1周、2周、3周、4周及8周观察两实验组眼底及视网膜结构的光镜及电镜的变化。结果:术后1天观察眼底,视网膜脱离组除1眼(1/30)发生玻璃体出血,29眼(1/30)视网膜复位,视网膜上无皱褶形成。视网膜转位组中,24眼(24/30)视网膜复位,其中16眼(16/24)视网膜转位明显,4眼(4/30)玻璃体出血,术后2周,1眼(1/30)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1眼(1/30)视网膜巨大裂孔并继发视网膜再脱离;成功转位的兔眼眼底可见内折叠的巩膜形成的嵴以及由于视网膜转位后而发生扭曲的有髓神经纤维和视网膜血管。单纯视网膜脱离组与视网膜转位组的视网膜组织学变化类似,主要集中在视网膜外层的光感受器,主要表现为光感受器排列紊山百医早牛大学2000‘氏硕士研究生论文乱、数目减少以及色素上皮细胞的轻度改变,内层视网膜并未受累。光镜观察发现术后3周视网膜结构恢复正常,电镜观察术后8周视网膜结构才基本恢复,但视网膜转位组的视网膜光感受器外节的极性却发生改变,而单纯视网膜脱离组则未发生类似变化。结论:局限性视网膜转位术是一类难度较大但较为有效的的手术方法,转位区视网膜的结构变化集中在视网膜的光感受器及色素细胞层,恢复过程与单纯视网膜脱离后视网膜复位的结构恢复类似。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住宅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受到了业内的普遍关注.本文从住宅公共空间设计的定义和现存问题出发,梳理了住宅公共空间设计的原则,并就标准
少数民族在中国画创作中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表现题材,在中国画少数民族题材的创作中,工笔以其自身的优势得到了很大发展。作为一个有着深厚传统的绘画形式,不论用于表现何
实验目的:  纳米生物医学的发展为传统医学所不能解决的重大慢性疾病如癌症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手段。石墨烯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能成为当前纳米生物医学研究的新热点。石
目的:研究引起尿道下裂发病率增高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210例,对照组420例.对患儿或正常儿童的母亲采用问卷式调查,包括面对面的询问和电话询问.对数据
为探讨窒息新生儿肾小管上皮(RTE)细胞缺氧损伤的机制,在建立ATP缺乏新生猪RTE细胞缺氧模型基础上,研究RTE细胞β整合素细胞-细胞间分布及数量变化,Rho对F-actin的调控以及磷
2008年“两会”期间,手机报参与了两会报道,这一新兴的两会报道形式引起了强烈反响。  手机报是以手机作为载体,将纸质媒体的内容进行编辑、整合,由通信商用无线电通信技术以彩信(MMS)的方式发送到用户的手机里,或者用户通过WAP连接到网络直接浏览信息的传播模式,有人称之为“第五媒体”。  手机报参与“两会”报道,始于《浙江手机报》报道2006年浙江省两会。其间,《浙江手机报》每天中午发布一次“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