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精神障碍在江苏某监狱服刑女犯中的患病率、人口学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识别高危人群,探讨当前监管条件下对此类特殊人群的有效管理模式。研究方法采用全面普查形式,结合分阶段筛查,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对江苏某女子监狱2454名服刑女犯(全是成年女性即16岁以上)进行全面调查,通过正确运用一系列国内外通用的自评、他评量表结合精神科医生面谈方式,以国际通用的ICD-10-AM精神障碍症状清单(半定式工具)为诊断工具,以WHO通用的ICD-10为诊断和分类标准,确诊不同类型的精神障碍女犯,具体普查及筛选量表如下:《一般健康问卷》(GHQ-12)(自评)、《12项健康筛选条目》(自评)、《自杀意念自评量表》、《人格诊断问卷》、《精神卫生信息调查表》(自评加他人帮助)、《精神障碍线索调查问题清单》(分管民警填写)、《精神障碍诊断资料调查表》(分管民警填写)和《ICD-10-AM精神障碍症状清单》(精神科医生填写),及时将数据整理输入EpiDate3.0数据库,并运用SPSS17统计软件进行资料整理及相关分析。描述服刑女犯精神障碍患病率及人口学分布特点,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人口学特征、既往信息、在监环境对精神障碍的影响,识别高危人群,并探讨当前监管条件下对此类女犯的有效管理模式。研究结果通过调查和精神科专家诊断出江苏某女子监狱2454名服刑女犯中共有107名服刑人员罹患精神障碍疾病,总体精神障碍患病率为4.36%。各类精神障碍患病率具体如下:情感障碍40例,患病率1.63%;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23例,患病率0.94%;神经症17例,患病率0.69%;人格障碍10例,患病率0.41%;精神发育迟滞8例,患病率0.33%;器质性精神障碍2例,患病率0.08%;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例,患病率0.08%;应激相关障碍2例,患病率0.08%;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1例,患病率0.04%;未特定性精神障碍1例,患病率0.04%;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1例,患病率0.04%。健康组与精神障碍组一般人口学特征比较结果显示:年龄段、文化程度、案由等三个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既往信息比较发现:精神障碍组既往患病概率(40.19%)明显高于健康组(1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22,P<0.001);精神障碍组既往自伤自杀史概率(14.02%),同样明显高于健康组(4.56%),有统计学差异(x~2=19.38,P<0.001);两组人群既往是否吸烟、饮酒、吸毒、滋事、肇事分布无差异(P>0.05);健康组与精神障碍组在监环境比较结果显示:精神障碍组中老残区所占比例(29.91%)明显高于健康组(7.97%),两组所在监区构成分布有统计学差异(x~2=60.63,P<0.001);精神障碍组手工作业比例(83.18%)明显低于健康组(9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1,P<0.001);两组之间家人会见、电话书信、大账余额等家庭支持的构成无差异(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7个因素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财产犯罪相对于暴力犯罪精神障碍发生危险降低(OR=0.52,95%CI(0.29-0.94));躯体疾病、既往有自伤自杀史是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OR=2.01(1.74-3.44),OR=3.18(1.68-6.05));监督岗相对于手工劳作岗精神障碍发生危险降低(OR=0.31(0.14-0.71));老残监区相对于普通监区犯人更容易产生精神障碍(OR=10.01(4.71-21.14))。研究结论江苏某女子监狱服刑女犯精神障碍患病率处于较低水平;精神障碍女犯疾病谱前四位为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与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人格障碍;案由、既往自伤自杀史、躯体疾病、劳动岗位、所在监区是女犯精神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日常监管工作中需重点关注暴力性犯罪、有躯体疾病、有自伤自残史、手工劳作岗的女犯;加强对老弱病残监区女犯的关注;预防精神障碍女犯自伤自杀问题已经逐渐成为监狱面临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