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均收入已达到4000美元,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然而高增长的背后是高投入和高消耗,本文通过对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分析该产业在全国的发展状况以及各地区制造业的效率水平。发现我国制造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自身发展过程中积累的诸多矛盾在这一时期有一定程度的显现,国际市场上实体经济回归趋势对我国提出了挑战,经济社会的诸多层面的矛盾已初现端倪。本文通过借鉴东亚等国的经济转型经验,加大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和人力资源的培养,同时吸取拉美国家陷入危机的教训,认为我国应及时进行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TFP是衡量一个经济体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运用Malm quist指数模型来测算我国制造业的TFP的值,以2001年—2011年11年间的各省市制造业的投入和产出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出我国制造业的TFP是呈正增长的,其中技术进步是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制造业的TFP值总体较低,最高年份仅1.206(2004),远低于80年代TFP值达到2以上的东亚国家。通过对历年制造业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制造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其他产业的影响力也不可忽视,制造业的持续增长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我国在实现制造业升级转型和提升生产效率的建议,并借鉴东亚各国成功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人力资本的培养,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形成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双动力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