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视“以和为贵”为传统美德,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之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每个兄弟民族间的共筑之力。同样,二胡艺术之永葆常青,需要不同民族风格、不同地域特色音乐作品的汇聚与积蓄。本文选取蒙古族风格的二胡作品为研究对象,进行梳理、剖析、归类,用历史发展的眼光、联系的观点看待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蒙古族风格二胡作品是如何一步步发展,以二胡这件民族乐器是怎样间接传承和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研究成果希望为二胡演奏者日后提供更多积极理性的认识,同时对把握二胡民族性和风格性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肩负起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使命,为间接保护与传承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经过大量资料查阅归类后发现,对蒙古族风格二胡作品研究还存在更广阔的前景被开发。学者中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演奏技法、体裁借鉴等某方面论述较多,而对作品本身音乐形态的分析相对较少,目前对该类作品分析的曲目并不多,因此没有尽可能从宏观角度将蒙古族风格二胡作品根据历史阶段的不同而分析、总结出其创作特征的演变过程。基于这样的现状,笔者在能力范围内收集更多的蒙古族风格二胡作品,以“一条主线(即作品创作时间脉络的纵向主线)、两个中心(即每首作品音乐形态和演奏技法的横向并置分析)”的研究思路,以“点”连成“线”构成“面”的方式来论述蒙古族风格二胡作品的发展过程及其创作规律的演变特征。本文共分为七章,主体部分是第二至第七章。第二章从蒙古族音乐形态、音乐体裁及二胡对其民间音乐元素的借鉴论述的。第三章至第六章是展示蒙古族风格二胡作品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社会文化语境下的音乐形态和演奏技法特征。分为欣欣向荣的起步时期、艰难过渡的发展时期、昙花一现的繁荣时期和复苏后的“质变”时期进行论述。第七章为本文的重点部分,得出结论:一、单一性转向多元性;二、传统与现代的并置;三、感性向理性的过渡;四、“软”性向“硬”性的过渡;五、音域的拓展;六、借鉴民歌旋律转向借鉴节奏;七、变奏的主体由段落转向核心动机;八、音色由单色转向多彩;九、从写实到写意的转变;十、从宏观向微观的局部调整;十一、感情表达转向营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