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通识课程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S大学的个案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ma123ertswe_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识教育”是2016年高教界的热门的词汇之一。我国对通识教育的认识,正在走向共识。大学已通过多种形式普遍实行了通识教育,但通识教育在国内大学的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在课程实施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对通识课程进行不同的尝试,推进教育改革,化解其面临的困境,成为高教理论界以及实践工作者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研究结果表明,S大学的通识课程实施效果不佳,有待改进。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通识教育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学生轻视通识课程,为了凑学分而选课;通识课程的课堂里,师生之间缺少互动;课程考核流于形式,功能缺失;在线通识课程存在“逃课”现象。通过对S大学的个案研究与调查资料的统计,结合影响课程实施的相关因素分析,本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通识课程实施问题的成因,具体的展开是:功利主义的侵蚀;通识课程设置不合理;在线教育平台有待完善。  本研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转变观念,重视通识教育;建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改善课程实施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完善在线课程体系,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有效结合。
其他文献
日本在奈良以及平安时代初期形成了全面模仿唐朝的“唐风文化”,但在平安中后期,应菅原道真的奏请,与中国官方交流的中断,日本国内更加封闭,民族意识觉醒,具有日本特色的“国风文化
该文试图从职员发展的角度着眼,在考察职员生活史的基础上,揭示教育与职员发展的关系.鉴于可供参考的职员生活史料很少,该项研究最主要的方法是口述史调查.从十多位上海职业
作者认为当前在中小学实施创新性学习具有迫切性和实效性,分析了制约创新性学习环境生成的阻抗因素,着重在心理环境的层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的三种教学模式,并就
吉林省体育事业的发展,奥运会实现金牌零的突破,2007年亚冬会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这些都需要大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的专门体育人才。吉林省高等体育院系作为吉林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