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污水处理厂基本都增设了深度处理,目标旨在进一步去除悬浮物和磷,但是对溶解性氮素,尤其是氨氮的去除效果不甚理想。而污水厂尾排水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对其进行深度处理和回用,是缓解当前局部地区水资源短缺、减轻受纳水体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鉴于此,本研究利用SPR-1型悬浮生物载体和轻质陶粒构建了双层填料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Double-layer-packed Sequencing Biofilm Batch Reactor,DL-SBBR),以城市污水厂常规二级出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低温、低碳氮比条件下除氧预处理,低温和常温条件下控制段溶解氧(DO)水平调整,反应器温度变化以及外碳源投加等对DL-SBBR反应器处理效能的影响,利用16S rRNA解析了不同运行工况下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并探究了其与理化环境特征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
1)于控制段前投加还原剂进行除氧预处理,在低温条件下显著提高了DL-SBBR系统对总无机氮(TIN)和总氮(TN)的净化效率,促进了反硝化作用,但对硝化作用、有机物或磷的去除无显著影响。同时,通过考察控制段DO水平变化,发现低温条件下控制段DO为2.5~3.5mg/L是DL-SBBR深度处理缺碳型二级出水的适宜范围。
2)探究了控制段DO调整对常温条件下DL-SBBR深度处理二级出水净化效果的影响,同步分析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理化环境特征。结果发现,控制段DO调整对DL-SBBR脱氮性能有显著影响,氨氧化主要发生于控制段,且于控制段内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Simultaneous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SND)。当控制段DO维持在2.0mg/L时,DL-SBBR脱氮除磷性能最优,磷酸盐(PO43--P)主要通过反硝化聚磷的方式去除;同时段出水盐度(Sal)、比电导率(Specific Conductance,SC)、总溶解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氧化还原电位(ORP)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其余工况。此外,控制段DO调整对DL-SBBR系统中优势菌种的相对丰度有显著影响;理化环境与优势菌种的关联分析表明,DO调整改变了功能菌丰度进而影响了系统脱氮除磷效果。水质指标净化效率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PO43--P与TIN和TN的去除具有一致性,氨氮(TAN)的去除效率与部分优势异养菌的丰度呈显著正相关,由此推断于DL-SBBR内可能发生了异养硝化过程。
3)探究了反应器温度调整对DL-SBBR净化效率的影响,发现同一反应器中,同时段(3h或6h)温度较高的工况NO3--N的积累率均显著低于温度较低的工况;R1组实验反应温度为20℃时,同时段TAN、TIN的去除效率最高。R1、R2组内同时段温度较高的工况2的PO43--P去除率均显著高于温度较低的工况。此外,同时段温度较高的工况出水的Sal、SC、TDS均显著高于温度较低的工况,出水电阻率(Res)则与之相反。DL-SBBR中物种丰富度与反应温度密切相关。同一反应器中,温度较高的工况2中unclassified_f_Rhodocyclaceae、norank_o_Rhodospirillale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等优势菌种丰度显著高于温度较低的工况1。DL-SBBR中优势菌种以兼性异养菌为主,自养硝化菌相对缺乏,推断氨氧化主要由异养硝化菌完成。聚类结果表明,TIN和TN的去除具有一致性,且与具有或兼有反硝化功能的蛭弧菌属(Bdellovibrio)、norank_o_Micavibrionales、unclassified_f_Rhodocyclaceae等相对丰度显著正相关。
4)针对单级脱氮工艺反硝化碳源不足问题,本研究选择了在温度变化实验中的R1组反应器中,在20℃条件下,于控制段末端投加浓度为150mg/L的有机碳源,考察了碳源投加后,两种不同DO水平下DL-SBBR单个运行周期内净化效率与理化环境的全程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根据周期运行全过程pH、DO等理化指标的变化趋势和拐点位置,推断TAN、CODcr等污染物的降解主要发生在控制段前期。碳源投加后,DL-SBBR出水TN达到一级A标准(GB18918-2002),序批反应周期由360min缩短至330min。
1)于控制段前投加还原剂进行除氧预处理,在低温条件下显著提高了DL-SBBR系统对总无机氮(TIN)和总氮(TN)的净化效率,促进了反硝化作用,但对硝化作用、有机物或磷的去除无显著影响。同时,通过考察控制段DO水平变化,发现低温条件下控制段DO为2.5~3.5mg/L是DL-SBBR深度处理缺碳型二级出水的适宜范围。
2)探究了控制段DO调整对常温条件下DL-SBBR深度处理二级出水净化效果的影响,同步分析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理化环境特征。结果发现,控制段DO调整对DL-SBBR脱氮性能有显著影响,氨氧化主要发生于控制段,且于控制段内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Simultaneous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SND)。当控制段DO维持在2.0mg/L时,DL-SBBR脱氮除磷性能最优,磷酸盐(PO43--P)主要通过反硝化聚磷的方式去除;同时段出水盐度(Sal)、比电导率(Specific Conductance,SC)、总溶解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氧化还原电位(ORP)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其余工况。此外,控制段DO调整对DL-SBBR系统中优势菌种的相对丰度有显著影响;理化环境与优势菌种的关联分析表明,DO调整改变了功能菌丰度进而影响了系统脱氮除磷效果。水质指标净化效率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PO43--P与TIN和TN的去除具有一致性,氨氮(TAN)的去除效率与部分优势异养菌的丰度呈显著正相关,由此推断于DL-SBBR内可能发生了异养硝化过程。
3)探究了反应器温度调整对DL-SBBR净化效率的影响,发现同一反应器中,同时段(3h或6h)温度较高的工况NO3--N的积累率均显著低于温度较低的工况;R1组实验反应温度为20℃时,同时段TAN、TIN的去除效率最高。R1、R2组内同时段温度较高的工况2的PO43--P去除率均显著高于温度较低的工况。此外,同时段温度较高的工况出水的Sal、SC、TDS均显著高于温度较低的工况,出水电阻率(Res)则与之相反。DL-SBBR中物种丰富度与反应温度密切相关。同一反应器中,温度较高的工况2中unclassified_f_Rhodocyclaceae、norank_o_Rhodospirillale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等优势菌种丰度显著高于温度较低的工况1。DL-SBBR中优势菌种以兼性异养菌为主,自养硝化菌相对缺乏,推断氨氧化主要由异养硝化菌完成。聚类结果表明,TIN和TN的去除具有一致性,且与具有或兼有反硝化功能的蛭弧菌属(Bdellovibrio)、norank_o_Micavibrionales、unclassified_f_Rhodocyclaceae等相对丰度显著正相关。
4)针对单级脱氮工艺反硝化碳源不足问题,本研究选择了在温度变化实验中的R1组反应器中,在20℃条件下,于控制段末端投加浓度为150mg/L的有机碳源,考察了碳源投加后,两种不同DO水平下DL-SBBR单个运行周期内净化效率与理化环境的全程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根据周期运行全过程pH、DO等理化指标的变化趋势和拐点位置,推断TAN、CODcr等污染物的降解主要发生在控制段前期。碳源投加后,DL-SBBR出水TN达到一级A标准(GB18918-2002),序批反应周期由360min缩短至33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