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PORR蛋白EM33的功能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等植物的双受精过程中,精-卵细胞融合形成合子(受精卵),合子经不同时长的休眠后启动分裂,继而经过不同发育阶段发育为成熟胚胎,这一发育过程是个体发育的起点。合子和胚胎经过一系列极其复杂的、精确的、且高度有序的分裂和分化过程,最终发育为成熟胚胎,其间受到一系列分子调控。在此过程中,叶绿体由原质体发育而来,其中产生叶绿素。与叶绿体相关的基因突变通常会导致异常的胚胎发育,说明叶绿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具体的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植物PORR(Plant Organelle RNA Recognition)蛋白为一种RNA结合蛋白,含有植物细胞器RNA识别结构域。拟南芥和玉米中均包括15个同源基因,而水稻中有17个同源基因。大多数PORR蛋白家族定位于叶绿体或线粒体,表明具有该结构域的蛋白在这两种细胞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到目前为止,PORR蛋白参与许多植物生长发育,例如胚胎发育、胚乳发育、光合作用、细胞色素合成等。PORR蛋白作为一种RNA结合蛋白,主要参与Group II内含子剪接,进而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为了揭示拟南芥叶绿体蛋白EM33(EMBYRO-DEFECTIVE 33)的功能,本研究以EM33基因的T-DNA插入突变体、胚胎特异表达基因ABI3(abscisic acid(ABA)-insensitive)为启动子的部分回复植株为实验材料,通过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等多种技术和方法,研究了EM33基因在胚胎和叶绿体发育中的功能,并重点研究了EM33对叶绿体Group II内含子的剪接作用,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拟南芥EM33基因启动子启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和GUS(β-glucuronidase,葡萄糖醛酸糖苷酸酶)的转基因植株进行观察,发现其在不同的组织广泛表达,特别是新生幼叶和绿色胚胎中表达较强。此外,对萌发6天的野生型幼苗进行黑暗处理24小时,检测EM33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现EM33基因的表达量下降至对照组的一半;恢复幼苗光照24小时后,其表达可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表明光影响拟南芥EM33基因的表达。对纯合突变体胚胎进行超薄结构的观察,发现叶绿体的类囊体膜缺失,从而影响胚胎继续发育,表明拟南芥EM33影响胚胎发育过程。利用q RT-PCR技术,以野生型为对照组,检测拟南芥纯合突变体白化胚珠中与胚胎发育和叶绿体功能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发现与茎顶端分生组织、子叶形成、下胚轴形成、光合系统I、光合系统II、细胞色素b6/f复合物和ATP合成酶相关的基因表达出现异常,表明拟南芥EM33基因的突变影响胚胎发育和叶绿体功能。2.利用拟南芥胚胎特异启动子ABI3,获得了具有部分回复的转基因杂合突变体植株,称为em33-2/+pro ABI3::EM33-GFP。观察发现,授粉后5天em33-2/+植株角果,发现白化胚珠比较饱满且透亮,授粉7天时白化胚珠皱缩,整个角果中胚珠败育率为25.69%。然而,在em33-2/+pro ABI3::EM33-GFP植株授粉5天角果中白化胚珠与突变体中的白化胚珠基本一致,授粉7天一部分白化胚珠仍然饱满,另一部分白化胚珠出现皱缩,成熟的角果中种子的败育率下降到8.7%,因此称为部分回复植株。将部分回复植株的em33-2/+pro ABI3::EM33-GFP种子铺在1/2 MS培养基上萌发并形成幼苗,当幼苗生长至7天时,发现em33-2/-pro ABI3::EM33-GFP幼苗子叶为黄色,叶片比野生型幼苗窄小。随着真叶形成和发育,发现em33-2/-pro ABI3::EM33-GFP幼苗真叶为浅绿色,并且整株幼苗较小。当生长21天时,野生型已有第二对真叶,而em33-2/-pro ABI3::EM33-GFP幼苗只有第一对真叶或刚生长出第二对真叶。对胚胎叶绿素自发荧光的观察发现,与野生型对照组相比,回复植株中纯合突变体胚胎叶绿素含量下降;对种子萌发7和14天的幼苗子叶或真叶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叶绿素含量也明显下降。这一结果表明,EM33基因的突变影响拟南芥胚胎发育和幼苗形成过程中叶绿素的合成,由此导致幼苗无法继续生长和发育,最终死亡。3.利用激光共聚焦技术,对蛋白亚细胞水平定位检测表明,拟南芥EM33蛋白定位于叶绿体中,表明该蛋白确实为叶绿体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EM33蛋白属于PORR蛋白家族,含有植物细胞器RNA识别结构域,该蛋白在高等植物中较为保守。大多数PORR蛋白家族定位于叶绿体或线粒体中,推测具有该结构域的蛋白可能在两种细胞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分析表明,WTF1(what’s this factor?)定位于玉米叶绿体,功能缺失后导致一半叶绿体Group II内含子剪接缺陷。拟南芥中包含15个PORR同源基因,系统进化树的分析显示,EM33与WTF1聚类在一个小分支,表明EM33功能可能与WTF1比较相似。通过半定量PCR检测显示,从拟南芥叶绿体中20个Group II内含子剪接情况,发现当EM33基因功能缺失后,ndh A、atp F、rps12-2、rpl2、ycf3-1和ycf3-2这6个Group II内含子剪接存在缺陷,表明该基因可能对这6个Group II内含子的剪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深入的研究正在进行中。4.玉米中WTF1存在于Group II内含子核糖核蛋白颗粒中,与RNase III结构域蛋白直接相互作用形成异源二聚体。经过酵母双杂交实验筛选与EM33存在互作关系的蛋白过程中,结果发现At EM33能与At CFM2存在互作关系,但需要采用其他研究手段进一步的验证。5.另外,对拟南芥编码定位于叶绿体PPR蛋白的基因AES(Albino embryo and seedling)进行了靶基因回复实验的初步研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浸花转基因技术获得psb T、psb H、pet B和pet D各基因转录本正常积累的转基因植株,观察其角果表型和统计分析白化胚珠的败育率,发现转基因植株角果中仍存在白化胚珠,且白化胚珠的比例均为25%左右;结果表明psb T、psb H、pet B和pet D这4个基因单个转录本正常积累时,并不能回复aes/+突变体的表型。
其他文献
在被子植物中存在双受精现象,一个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为胚;中央细胞与另一个精子结合,发育为胚乳。卵细胞作为雌配子,除了参与受精过程外,还与胚囊成员细胞间存在胞间通讯,协调彼此的发育命运与发育进程。转录组数据表明一些基因在卵细胞内特异表达,并有少量基因显示其对于卵细胞行使功能非常重要,但是控制这些重要基因在卵细胞内特异表达的机制并不清楚。在我们实验室前期的工作中,发现卵细胞内特异表达基因EGG1参
学位
DNA甲基化是一种在植物、哺乳动物和一些真菌中保守的表观遗传标记,主要指在甲基转移酶催化下将S-腺苷甲硫氨酸上的甲基基团转移到DNA胞嘧啶上,它在转基因和内源基因的转录沉默、次级突变、印记、X染色体失活等表观遗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植物中,大约三分之一的甲基化DNA位点与小RNA有关,这种甲基化方式称为RNA介导的DNA甲基化(Rd DM),Rd DM被认为是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转录沉默机制。
学位
核酸外切酶具有切割RNA分子的作用,能控制特异RNA分子的表达水平,进而保证生物体的正常发育。MDF(Maternally-Derived Factor)是一类3’-5’外切核酸酶,能够以序列非特异性的方式降解RNA,对维持植物体内的RNA稳定及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种RNA的产生与降解对于植物发育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一些关键发育时期的作用已有不少研究,并成为近年来的热点。然而,核酸酶MDF在植
学位
内质网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是负责膜蛋白与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及质量监控的关键细胞器,也是Ca2+储存、脂质合成的重要场所。在哺乳动物中,三个位于内质网的跨膜蛋白——IRE1α、PERK和ATF6,能够感应内质网腔内未折叠蛋白或错误折叠蛋白的积累,协同介导三条经典的UPR信号通路,并通过促进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恢复内质网的蛋白折叠能力。在多种应激状况下,UPR信号通路维持着细胞的功能稳态并决定了细胞的生
学位
钙依赖性蛋白激酶(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s,CDPKs or CPKs)及其相关蛋白激酶(CDPK-related kinases,CRKs)在植物生长发育及多种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关于植物CRK及其互作蛋白功能的研究还很少。本文研究了OsCRK6在水稻生长发育中的功能和AtCRK5的互作蛋白AtTRP在拟南芥花粉发育中的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学位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致死率排名第四的恶性肿瘤,并且在女性肿瘤中发生率排名第二,在男性肿瘤中排名第三,结直肠癌总体发生率在所有癌症中大约占据了9%,并且发病率近年来逐步上升,对人类的生命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结直肠癌的发病因素至今没有具体的结论,但与遗传、饮食、年龄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常见的结直肠癌的治疗方式有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免疫治疗等,但对于中期晚期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病人预后差,且复发风险高。
学位
酿酒酵母在出芽生殖中存在高度极性化的生长,该极性生长依赖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极性分布以及分泌性囊泡的定向运输、锚定和融合,两者之间在功能上联系紧密,参与调控两个过程的分子之间存在着遗传或物理相互作用。虽然目前已经了解的调控酵母极性生长的分子有很多,但是,推测还有不少调控分子尚未被发现。参与芽体表面生长的多种蛋白质分子在母细胞中被合成之后,需要以囊泡的形式从高尔基体被运输到芽体顶端,与细胞膜融合。囊
学位
报纸
褐飞虱(Brown planthopper,BPH)是水稻生产中为害最大的害虫之一,每年都造成世界粮食生产的巨大损失。目前,农药的大量使用已无法有效地防治褐飞虱。培育和种植褐飞虱抗性水稻品种是最经济、环境最友好的防治策略。目前已从不同的栽培稻和野生稻资源中鉴定了30多个水稻抗褐飞虱基因,但抗虫基因所介导的水稻抗虫分子机理并不清楚。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小RNA,一般长2
学位
真核细胞内存在多种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等。各种细胞器都可以通过分布在膜表面上的多个蛋白介导彼此接近,从而在特定的区域形成接触位点,同时产生新的特定功能。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产生的主要场所,内质网则主要是协调细胞内Ca2+信号、介导蛋白质加工转运及脂质合成的重要细胞器。内质网的复杂膜结构可与其它细胞器如线粒体和细胞质膜(Plasma Membrane,PM)等细胞器和结构形成动态的接触位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