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定位于女性消费市场的“女性向”电影新潮涌起,女性在中国电影市场中逐渐成为电影产业消费的绝对主力。高票房,好口碑的“女性向”青春电影层出不穷,成为当下华语影业中不得不为之注目的所在。2010年以来,大陆青春电影中不乏优秀的电影文本改编自女性作者的文学作品或网络小说,并由新生代女性导演操刀,以女性角色作为青春影片叙事的主要视角,侧重于运用细腻的笔触勾勒表达女性独有的情感体验。本文通过选取2013年由赵薇导演,改编自网络作家辛夷坞的同名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2018年刘若英编导的《后来的我们》两部“女性向”青春片,以及2017年上映由韩寒编导的《乘风破浪》和开心麻花出品的《夏洛特烦恼》两部“男性向”青春片为比照。探寻“男性向”青春片和“女性向”青春片由性别差异带来的关于电影叙事策略从故事要素到叙事内容的不同书写以及从叙事结构到话语的多方差异和影片建立的叙事时空和叙事美学不同特征的多方面阐释。关于电影故事要素,“女性向”青春片和“男性向”青春片在刻画男性与女性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叙事主题等塑造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多体现为女性告别青春的现实悲剧而后者则偏重老男孩重返青春的幻想喜剧。在叙事话语上,通过对比男性和女性不同的性别话语塑造丰富的青春人物形象,女性基于叙事主角给予女性群体特殊的情感观照与独特的话语表达。在电影叙事结构上,两性导演们基于对怀旧主题的把握,在结构设计上都运用了双时空叙事来搭建青春多层次的怀旧空间,运用现实与旧时光的对比,表达两性导演对于青春不同的记忆。青春片的空间构建集中以城市、校园、家庭空间为主,展露现实社会幕布下性别差异带来的男性与女性交隔摆放的空间位置与存在关系。在画面造型与视听语言的艺术表达上,女性导演运用丰富的符号道具与意象表达展示更为女性观众接受的情感体验与艺术审美特质,通过光影色彩与音响的造型渲染呼应青春主题的内涵特征。本文试图运用叙事学理论结合多方面厘清“男性向”与“女性向”影片中共性与个性的表征,解读女性导演的青春电影在叙事手法与话语言说的特点,以及探讨关于现当代社会背景中存在的性别话语差异与性别秩序。